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塞的意思、耳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塞的解釋

[cerumen] [口]∶耳垢

詳細解釋

(1).即耳垢。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九:“ 鄭師甫 雲:嘗患足上傷手瘡,水入,腫痛不可行步。有丐者令以耳塞敷之,一夕水盡出,愈。”參見“ 耳垢 ”。

(2).舊時婦女的耳飾。 清 顧起元 《客座贅語·女飾》:“耳飾在婦人,大曰環,小曰耳塞。” 章炳麟 《新方言·釋器》:“今 江寧 婦人耳上綴環,老婦所綴謂之耳塞。”

(3).用軟橡膠制成的塞子。遊泳時塞在耳中,以防止進水。

(4).可塞于耳中的小型受音器。常用在音響設備和 * 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耳塞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常用名詞,其核心概念圍繞聽覺器官的防護與聲音調控展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的定義,耳塞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礎釋義層面 指「塞在耳中的小型隔音裝置」,其物理形态為直徑約1-2厘米的彈性材料制品,常見材質包括矽膠、海綿或蠟質。根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的釋義延伸,該詞亦可指「入耳式電聲轉換裝置」,即現代電子耳機的微型發聲單元。

二、功能分類體系

  1. 物理防護型:用于隔絕噪音的被動式裝置,常見于工業防護領域,中國勞動保護用品标準化委員會在GB/T 7584.1-2004标準中明确其降噪值需達到20分貝以上。
  2. 電子傳導型:作為電聲轉換器件,此類耳塞被《電子元器件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歸類為微型揚聲器,直徑可小至4毫米,頻響範圍涵蓋20Hz-20kHz。

三、曆史語義演變 據《中國器物史》(中華書局,2005)考證,耳塞的原初形态可追溯至唐代醫籍中記載的「蠟丸塞耳法」,用于治療耳疾。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礦工使用棉布耳塞的防護實例,印證其防護功能的曆史延續性。

在醫學應用領域,《實用耳鼻喉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指出醫用耳塞需符合YY 0489-2011醫療器械标準,強調生物相容性與滅菌處理要求。方言使用方面,《漢語方言大詞典》(複旦大學出版社,1999)記錄粵語區存在「耳窿塞」的變體稱謂。

網絡擴展解釋

“耳塞”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主要含義

  1. 物理器具

    • 定義:指可塞入耳道的設備或塞子,主要用于防噪音、防水或音頻傳輸。
    • 用途:
      • 防噪音:降低環境噪聲幹擾(如工業防護、睡眠耳塞)。
      • 防水:遊泳時防止水進入耳道。
      • 音頻設備:小型受話器,常用于收音機、助聽器等。
    • 材質:常見矽膠、低壓泡棉、高彈性聚酯材料,注重柔軟性和回彈性。
  2. 耳垢的舊稱(方言/古語)

    • 在部分文獻或方言中,曾指代耳垢(如宋代《聞見後錄》記載用耳塞治療傷口)。

二、現代常見用法


三、其他語境

如需了解具體産品類型或醫學建議,可參考權威來源如(百科定義)或(使用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

鏊硯卑約抃踴不甘後人豺虺淳明澹薄殿罰調開跌踼兜攬番社法食風高放火,月黑殺人封羊峯腰歌版弓裘觀音粉鬼族行僞回光反照隳慢僵闆戒路機輪近稿近期禁省久将莒刀哙伍曠滞誇尚留子嗟門庭鳥俗牛聽彈琴暖絲絲排貨派澨旁蒐遠紹平頂七略芹誠秦地情契繞梁沙表商山沈廢蛇鼠橫行綏旍娑羅雙樹台球投球舞裙歌扇物是人非香案卸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