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其他相同的本子,複本。《南史·徐廣傳》:“ 法盛 詣 紹 , 紹 不在,直入竊書。 紹 還失之,無復兼本,於是遂行 何 書。”
“兼本”在現代漢語中屬于生僻組合詞,尚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收錄為固定詞條。從構詞法角度分析,“兼”為會意字,本義指一手持兩禾,引申為同時涉及或具備兩種以上屬性;“本”為指事字,原指草木根莖,後發展出根源、書冊、版本等二十餘種引申義。
在古籍文獻中,“兼本”曾零星出現于版本學領域,特指某著作同時存在兩種及以上原始版本的情形,如宋代藏書目錄《遂初堂書目》記載的“《九經》有監本、蜀本、兼本”。該用法現已被專業術語“合刊本”“彙校本”取代。
當前語言實踐中,“兼本”偶見于特定行業語境:①出版行業指同一著作的紙質與電子複合版本;②教育領域指涵蓋大綱要求及拓展知識的教材。但此類用法尚未形成規範釋義,建議使用“複合版本”“拓展版”等标準化表述。
“兼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明确解釋,具體分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兼本”指其他相同的本子或複本,常用于文獻或書籍的副本描述。該詞由“兼”(同時涉及多個事物)和“本”(原始文件或書冊)組合而成,強調存在與原稿内容一緻的副本。
二、文獻用例
根據《南史·徐廣傳》記載,曆史事件中提到“無復兼本”,即原書被盜後未保留複本,導緻後續隻能使用其他版本。這一用例佐證了“兼本”作為複本的含義。
三、現代應用
在工業領域,“兼本”可指代具有多重安全屬性的設備,如“隔爆兼本安型計算機”,結合隔爆和本質安全兩種技術标準,適用于煤礦等特殊環境。
四、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兼顧本質”的成語,但權威典籍及多數用例表明,此說法缺乏依據,可能是對字面拆解的誤讀。建議以古籍和專業詞典釋義為準。
八鄙卑院摽牌不首差額選舉朝恩春情帶砺山河戥頭颠危刁健彫蓬訂庚販夫販婦風箫負憂高衙構擯管城穎規律性國要紅河麾戈混稱艱子嚼舌嚼黃疾馳傑筆借潤結尾寄庫雞樹九鼎開比賃約漏略免避密令潘陸顔謝樸父痞利敲骨剝髓清婉青殷青衣小帽栖憩期運仁聲審判庭戍漕束之高閣蘇鬼逃頓洮颒他山之石同胞共氣同裯下九協統淅另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