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神時所用的熏香。《海内十洲記·聚窟洲》:“ 征和 三年, 月氏 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使者曰:‘知中國有好道之君,故搜奇藴而貢神香。’” 唐 李山甫 《雨後過華嶽廟》詩:“雨淋鬼火滅不滅,風送神香來不來。” 歐陽山 《高幹大》第一章:“﹝貨架上面,放着兩三匹老布,﹞此外就是一些神香、黃表之類。”
“神香”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進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基本解釋:指供神時使用的熏香,通常由樹脂、香木等天然材料制成,用于宗教儀式或祭祀活動。
曆史記載:
成語釋義: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神香”可作成語,形容“神奇或不可思議的事物”,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見于權威古籍。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海内十洲記》或唐代詩詞集等來源。
神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為“神”和“香”。
“神”字是一個形聲字,由“示”部首和“申”聲部組成。它在古代漢字裡的意思是指神明、神靈等超自然的存在。
“香”字也是一個形聲字,由“艸”部首和“鄉”聲部組成。它原指燃燒時釋放出芬芳氣息的植物,在此引申為指香氣或香味。
組合在一起,“神香”可以解釋為一種被用于祭祀或供奉神靈的芳香物品,常常是由花草等植物制作而成。
神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而神香這個詞在古代常被寫成“神”字加上“香”字所用的甲骨文形式。
例如:“神”字在甲骨文形式中是一個象征“神靈”的人形,而“香”字在甲骨文中是兩個并列的“艸”部首,表示香草的形狀。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們點燃了神香,向神明祈求平安與幸福。”
在神香這個詞中,“神”和“香”都有一些相關的組詞和近義詞。
神相關組詞:神靈、神明、神像。
香相關組詞:香氣、香味、芳香。
近義詞:香草、香煙(引申義)。
反義詞:臭味、惡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