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镆的意思、幹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镆的解釋

亦作“ 幹莫 ”。古代名劍“幹将”、“莫邪”的并稱。亦泛指利劍。 唐 張九齡 《故太仆卿上柱國華容縣男王府君墓志》:“揮幹鏌之鋒,截無不斷。” 宋 王禹偁 《酬種放徵君》詩:“褒我塵埃韻,鉛刀化幹鏌。” 明 徐芳 《城門高》詩:“直取龍津為窟宅,幹莫夙駕蚪螭驂。” 清 林則徐 《題潘功甫舍人宣南詩社圖卷》詩:“連璧 潘郎 最年少,豪端光燄騰幹莫。”參見“ 幹将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基本解釋

“幹镆”亦作“幹莫”,是古代名劍“幹将”和“莫邪”的并稱。這兩把劍相傳為春秋時期鑄劍師幹将、莫邪夫婦所鑄,以鋒利著稱,後常被用來泛指利劍或象征非凡的才能與決斷力。

詳細釋義

  1. 字義來源:

    • “幹”指幹将,“镆”指莫邪(也寫作“镆铘”),二者合稱代表古代傳說中的神兵利器。
    • 在文學作品中,常以“幹镆”比喻事物的極緻或人的卓越能力,如唐代張九齡曾用“揮幹鏌之鋒,截無不斷”形容劍的鋒利。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事物(如劍、才華等)的非凡特質,例如:“他如幹镆出鞘,鋒芒畢露。”
    • 注意:部分資料中提到“幹镆”可引申為“行為違背常理”,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權威依據,建議以“利劍”為核心含義。

補充說明

需注意,“幹镆”與“幹哕”(指幹嘔症狀)字形相近但含義完全不同,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幹将莫邪”的曆史典故,可參考《吳越春秋》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镆(gān móu)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用手或者用力推動物體。該詞的部首是"幹"和"金",筆畫數共計17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屬于繁體字。在古時候,幹镆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相同的意義。例如,在金文中,幹的寫法更加象形化,形似手臂,而镆則表示一種器具。以下是幹镆的使用例句: 1. 他用力幹镆着推門,終于将門打開了。 2. 這個項目需要幾個人一起幹镆才能完成。 3. 孩子們興緻勃勃地幹镆着滑梯。 幹镆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幹勁、推镆等。近義詞方面,可以用推動、推進等代替幹镆。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拉扯、拉動等相反的表達。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