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疏財重義 ”。亦作“疎財尚氣”。 宋 沉俶 《諧史·戴獻可仆》:“ 四明 戴獻可 者,疎財尚氣,喜從賢士大夫遊處,而家世雄於財,凡客至必延款,士聞風而歸者,皆若平生歡也。”
“疏財尚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慷慨解囊、重視道義,不吝啬財物而崇尚氣節與義氣。強調在金錢與道德之間,更注重維護人格尊嚴和義氣。
疏財尚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起小心守財,更重視有雄心壯志和氣概。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把金錢看得次要,更看重個人的品格和追求。
疏財尚氣可以分解為三個部首和六個筆畫。其中,“疒”為疾病部首,“貝”為財物部首,“氣”為氣部首,總共六個筆畫。
《疏財尚氣》這個成語的來源不詳。古代漢語中,疏財和尚氣都是正面的詞語,分别代表着大方、慷慨和志向遠大、有氣概。疏財尚氣的聯合使用則強調對于金錢的不計較,反而更加重視個人品格和追求。
在繁體中文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疏財尚氣」。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在古代,這個成語可以寫成「疏財尙氣」。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并不計較物質財富,而是以疏財尚氣為宗旨,更注重追求自己内心的價值和個人品格。”
與疏財尚氣相關的組詞有:精打細算、慷慨解囊、志存高遠。
與疏財尚氣近義的成語有:大氣磅礴、廣闊的胸懷。
與疏財尚氣相反的成語有:貪財好色、厚此薄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