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醫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
中醫學名詞。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态,為中醫辨證的依據之一。一般分為浮、沉、遲、數四大類。 晉 王叔和 《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 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 李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
脈象的中醫釋義與内涵解析
一、基本定義
脈象指中醫通過切脈(觸按桡動脈)感知的脈搏動态特征,是氣血運行狀态在脈管中的反映。《中醫診斷學》将其定義為“脈動應指的形象”,包含脈搏的頻率、節律、形态、強弱等要素,是中醫“四診”中切診的核心内容。
二、形成原理
脈象的形成與髒腑氣血密切相關:
《黃帝内經·素問》指出:“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可參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内經選讀》)
三、常見脈象分類與特征
中醫将脈象歸納為28種基本類型,主要分為六類:
分類依據參考《瀕湖脈學》(李時珍著)及《中醫脈診學》。
四、臨床意義
脈象是辨證的關鍵依據:
《景嶽全書》強調:“脈為氣血之先兆,吉兇可測。”(可查閱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古籍珍本叢刊》)
五、現代研究與應用
現代中醫通過脈象儀量化分析脈搏波形,證實脈象與心血管功能、自主神經調節相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标準》将“Pulse Condition”(脈象)列為中醫診斷核心術語(來源:WHO官網傳統醫學章節)。
權威參考文獻
- 李燦東.《中醫診斷學》[M].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21.
-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筆記》[M]. 科學出版社, 2019.
- 國家标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GB/T 16751.2-2021).
脈象是中醫學中通過觸診脈搏判斷人體生理、病理狀态的重要診斷依據。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脈象指醫者手指感知到的脈搏跳動的綜合形象特征,包含脈搏顯現部位、頻率、節律、形态、強度等要素。其形成與心髒搏動、氣血運行及髒腑功能密切相關。
根據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數據,脈象分析主要關注以下特征:
中醫脈象主要分四大基礎類型,并發展出更精細的鑒别體系:
脈象可反映髒腑功能及疾病轉歸:
$$ text{一息四至} = frac{text{呼吸1次}}{text{脈搏4次}} approx 60-90text{次/分鐘} $$
注:具體診斷需結合望聞問三診,單一脈象不可作為絕對判斷依據。古籍記載可見《脈經》《瀕湖脈學》等專著。
拜掃卑手刀塵垢囊慈恻待業當若單門獨戶德本低薄東床快婿冬心都鄙二路地主反始廢轶凫鴨弓樣閨閤鼓樂喧天浩初滑溜緩服黃童華藻焦額轇輵澆漓狡兔盡則良犬烹精覈開境亢扞寬褐老來裡丑捧心流妓駡天咒地面是心非暝機銘刻米制庖突屏籌貧竈迄功青海馬起晌蓐婦蕊榜入齎三交兩句言眚烖釋放時廱樹德務滋稅外錢泰山壓卵危急存亡之秋嗚呀呀湘絃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