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質的意思、稽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質的解釋

查證。 明 宋濂 《諸子辯》:“第以家當屢徙之,餘書無片牘可以稽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稽質”的漢語詞典釋義

“稽質”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查考、核驗、對證事實或依據。它強調通過對照、審核來确認事物的真實性或可靠性。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組合:

    • 稽 (jī): 本義為停留、延遲,引申為考核、查考、計較、争論。《說文解字》釋為“留止也”,段玉裁注:“凡稽留、稽考字皆當作此。”(《說文解字注》)在“稽質”中,取其“查考、核驗”之義。
    • 質 (zhì): 本義為抵押、人質,引申為對質、質詢、詢問、驗證,也指事物的本質或作為依據的事物。《說文解字》釋為“以物相贅”,後引申出“對證”之意。(《說文解字注》)在“稽質”中,取其“對證、質詢、依據”之義。
    • 組合義: “稽”與“質”結合,構成一個動賓結構或并列結構的複合詞,意為通過查考來進行對證、驗證,或指查考的依據本身。其核心在于通過核對、驗證以确認事實。
  2. 詳細釋義:

    • 查考對證: 指對事物、言論、記載等進行仔細的考察、核對,以辨别真僞或尋求确證。常用于學術研究、司法審訊、曆史考證等需要嚴謹求證的語境。例如:“凡有疑義,必多方稽質,以求确解。”(但凡有疑問,必定從多方面查考對證,以求得确切的解釋。)
    • 核驗依據: 指作為查考、驗證所依據的事物、文獻或标準。例如:“古籍版本為校勘之重要稽質。”(古代書籍的不同版本是進行校勘工作的重要核驗依據。)
    • 對質辯論: 在特定語境下(尤其是古代司法或論辯場合),可指雙方或多方當面對證、辯論以澄清事實。例如:“兩造各執一詞,須當庭稽質。”(訴訟雙方各持己見,需要在法庭上當面對質辯論。)
  3. 古籍例證與用法:

    • 雖然“稽質”作為固定複合詞在古代典籍中不如單字“稽”或“質”常見,但其含義可從相關用法中體現。例如《尚書·周官》有“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亂”,其中“诘”即含有查問、質詢之意,與“稽質”的部分含義相通。(《尚書正義》)《禮記·曲禮上》有“疑事毋質”,鄭玄注:“質,成也。”意指對不确定的事情不要妄下結論,隱含了需要“稽”(查考)才能“質”(确認)的意思。(《禮記正義》)
  4. 相關詞彙辨析:

    • 稽考: 側重于考查、研究,範圍較廣。
    • 質證: 側重于在法庭或正式場合提出證據進行對質、質問。
    • 考據: 側重于根據資料進行考核證實,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
    • 稽質: 更強調“查考”與“對證/依據”的結合,既指查考的行為過程,也指查考所依賴的依據,或指通過查考來對證的行為本身。

“稽質”是一個具有考證、核實意味的古漢語詞彙,意指通過仔細的查考來對證事實或依據,或指查考所依據的事物本身。它體現了古人對于求真求實、重視證據的嚴謹态度,多用于學術、司法、曆史等需要确證的領域。其構成清晰地反映了“稽”(查考)與“質”(對證/依據)兩個核心語義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

“稽質”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拼音與詞義

二、出處與用例 該詞見于明代學者宋濂的《諸子辯》:“第以家當屢徙之,餘書無片牘可以稽質。”此處指因多次搬家,缺乏文獻資料可供查證。

三、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若需表達“查證”之意,更常用的詞彙包括“考證”“核實”等。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避免生搬硬套到現代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覽...

安納托利亞白腹柏林牆罷懦變嫌秉修鬯然巉崄斥事池氈重帛簇箔大祲憚色蹈湯赴火調啖方鲠番紙發引非幾分錯鳳衾槀砧谷飲皇基火赤饑苦俊遊欬謦潰逃林浪臨軒迷齊眼鳥弋女直耦耕漂杵欠負遷散秦家祺然趨重惹翻冗細灑翰三個世界三魂七魄苫塊神逵嗣襲松阡擡褃穨阘尉安委密微秩文園消渴遐布仙首瑕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