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人們驚惶紛擾的樣子。鹿性易驚,故言。 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如此,則中國無狗吠之警,而邊境無鹿駭狼顧之憂唉。” 南朝 梁 陸倕 《石阙銘》:“忘茲鹿駭,息此狼顧。” 唐 獨孤及 《故禦史中丞盧奕谥議》:“ 天寶 十四載, 洛陽 覆沒。于時東州人士,狼狽鹿駭。”
“鹿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鹿駭”字面意為“鹿受驚”,比喻人們驚慌、紛擾的狀态。由于鹿生性敏感易受驚,古人常借此形容群體性的不安或混亂。
曆史文獻引用
語境特征
該詞多用于描述戰亂、災害等引發的群體性恐慌,如唐代獨孤及記載洛陽陷落時“東州人士,狼狽鹿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擴展用例,可參考漢典、古籍數據庫等權威來源。
鹿駭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描述鹿類動物因驚吓或受到威脅而感到害怕和不安的狀态。
鹿駭的部首是鹿(鹿字旁),駭的部首是馬(馬字頭)。鹿駭總共有14個筆畫。
鹿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爾雅》中,有“駭鹿”一詞,用來形容鹿類受到驚吓時的狀态。後來,駭鹿逐漸演變為鹿駭,并被用于描述動物受到驚吓時的情況。
鹿駭的繁體字為鹿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鹿駭的字形略有差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鹿駭的字形為“麄駭”,并使用了更多的部首和筆畫。
1. 鹿駭跳躍着逃離了掠食者的追捕。
2. 他的突然出現使得鹿駭四處奔逃。
1. 鹿角:指鹿類動物的角。
2. 駭人聽聞:形容消息或事情非常驚人。
3. 膽怯:指害怕、膽小。
1. 驚恐:形容非常害怕和驚訝。
2. 驚駭:形容非常驚訝和害怕。
鎮定:形容心情平靜、不受驚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