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桂的意思、失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桂的解釋

指科舉落第。 唐 人謂登科為折桂,故稱。 唐 盧綸 《送魏廣下第歸揚州》詩:“獨歸初失桂,共醉忽停杯。”參見“ 折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隱喻的複合詞,由"失"(喪失)與"桂"(桂樹/桂冠)組合而成。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兩種釋義:

  1. 科舉落榜的雅稱

    古代科舉考試多在秋季發榜,正值桂花盛開,故以"折桂"代指及第。如《晉書·郤诜傳》記載"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由此衍生出"失桂"指代應試未中的委婉說法。

  2. 仕途受挫的象征

    在《全唐詩》中,孟郊《再下第》詩句"兩度長安陌,空将淚見花"的注疏裡,文人常用"失桂"暗喻官場失利。桂樹作為古代高潔品格的象征,其"失去"暗示着理想未竟的遺憾。

該詞在明清小說中亦有延伸用法,如《醒世恒言》卷二十通過"少年失桂心猶壯"的表述,展現士人落第後的複雜心境。現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收錄為曆史詞彙,強調其承載的古代科舉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失桂”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科舉落第。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失桂”指科舉考試未能及第(落榜)。古代以“折桂”比喻登科中舉(典故源自《晉書》中郤诜自稱“桂林一枝”),因此未考中者被稱為“失桂”。

二、詞源與典故

  1. 唐代科舉文化
    唐代文人常用“折桂”代指科舉成功,如盧綸詩句“獨歸初失桂,共醉忽停杯”(《送魏廣下第歸揚州》),直接以“失桂”表達友人落第的遺憾。

  2. 傳說背景
    據傳秦朝考生桂陽因臨場失誤錯失桂冠,後人以此故事警示珍惜機遇。成語結構為“動詞+名詞”,“桂”特指科舉頭名的桂冠。

三、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失桂”可引申為關鍵時刻錯失成功機會,例如比賽或競争中因微小失誤導緻失敗。


參考來源:可查看網頁(漢典)、(查字典)了解更多曆史用例及成語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禅鼇天拜書白庭變形記堛坼兵務渤湧不饑不寒差樊饬輿翠甒蕩檢逾閑叨名钿合金钗東道國東南方徑反聽收視豐蠲赴戰管見橫入黃壤慧人交泰殿濟辦借春對街制矜耀酒糵孔宣陋邦倫誼密谟蛲蟲撚挑弄翰裒率人稠物穰人造地球衛星柔遠鎮迩揉斲砂型食淡勢望失寫束伍太祝條風題詠土圍子王常危地溫诏武陵源無辔烏有先生銷附薪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