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貢所經的道路。 宋 程大昌 《禹貢山川地理圖·九州貢道序》:“《禹貢》書法甚簡,而事理無不該具,若不知其簡為該,則九州貢道不明矣。經於貢道,蓋有兩州相因共為一語,又有越數州之遠而互文以見者。”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之四:“考 堯 時九州貢道,已有沿海逾陸之文,不憚推挽轉折以達之。”《清史稿·邦交志二·英吉利》:“ 英國 遣其臣 加拉威禮 來 粵 東投書,言 英 太子攝政已歷四年,感念 純皇帝 聖恩,遣使來獻方物,循 乾隆 五十八年貢道,由海洋 舟山 至 天津 赴都。”
“貢道”是古代漢語中的曆史地理概念,指進貢物品或朝貢時所經過的特定路線。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貢道即“進貢所經的道路”,是古代屬國或地方政權向中央朝廷輸送貢品時使用的官方通道。這類道路往往經過官方規劃,具有戰略和經濟意義。
曆史背景與演變
文獻記載與功能
示例與特點
貢道是中國古代朝貢體系的重要載體,兼具交通、政治、經濟功能,其規劃反映了中央政權對邊疆和屬國的控制能力。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貢道路線,可查閱《禹貢》《清史稿》等文獻。
貢道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貢和道。
貢的部首是貝(bèi),它的筆畫數是7。道的部首是辵(chuò),它的筆畫數是7。
貢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貢指的是向上級或國家獻上寶物、財富或其他物品,以示尊敬、效忠或表示感激。道指的是道路、路徑或路線,也可引申為方法、途徑或路程。
在繁體中文中,貢道的寫法相同。
古時候,貢道的漢字寫法并無太大差異,依然是“貢道”。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們應該通過艱辛的貢道,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貢道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例如:貢品(gòng pǐn,獻給上級或國家的物品)、貢獻(gòng xiàn,對社會、國家或個人做出的有價值的奉獻)等。
與貢道意思相近的詞有:供奉(gòng fèng,向神明、長者或上級獻上物品或專心恭敬聽從)、獻上(xiàn shàng,向上級或偉人呈送)等。
與貢道意思相反的詞有:索取(suǒ qǔ,向他人強行要求或取得)、剝奪(bō duó,奪取别人的財物或權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