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停的意思、稽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停的解釋

遲滞;停留。《三國志·吳志·孫策傳》:“有頃,主簿復入白 堅 :‘ 南陽 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讨,請收出案軍法從事。’”《晉書·劉隗傳》:“凡諸徵發租調百役,皆有稽停。” 唐 張鷟 《遊仙窟》:“王事有限,不敢稽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稽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停留、遲滞,表示因故暫停或拖延。該詞由“稽”與“停”兩個語素構成:

二、文獻用例

  1. 軍事延誤:如《三國志》記載南陽太守“稽停義兵”,指拖延發兵讨賊()。
  2. 政務拖延:《晉書》提到賦稅徭役“皆有稽停”,指事務積壓未及時處理()。
  3. 公務限制:唐代張鷟《遊仙窟》中“王事有限,不敢稽停”,表明因公務時限而不得滞留()。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書或正式語境,描述因審查、阻礙或管理需要導緻的暫停,如軍事行動延誤、行政流程滞緩等()。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成語(如“稽延時日”)中仍可見類似含義。需注意與單純表示“停止”的“停”區分,其隱含被動受阻的語義色彩()。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系統的釋義與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稽停是一個漢字詞,常用于指暫停、停止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示部和止部,示部在左邊,止部在右邊,示部的意思是指引,而止部的意思是停止。根據這個拆分,我們可以得到它的筆畫是6畫。 稽停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進程中的推陳出新,具體的出處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在繁體字的書寫中,稽停的形式依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稽停的寫法可能采用了一些古意象和書寫規則。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以下是一個關于稽停的例句:“由于工地發生事故,工作現場被稽停了一段時間。” 可以根據“稽停”這個詞,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停止、暫停、中止等。這些詞彙都與稽停有着類似或相關的意義。 反義詞方面,與稽停相對的詞可能是“繼續”或“進行”。這些詞表示繼續進行某項活動或任務的意思。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