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蟬蛻殼。比喻超脫塵世。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施》:“蜩蛻濁穢之中,含得命施之理,與萬物遷徙而不自失者,聖人之心也。” 宋 晁補之 《北京學直舍對客》詩:“知非慕 蘧子 ,事去等蜩蛻。”
(2).蟬脫下的殼。 唐 孫鲂 《題梅嶺泉》詩:“粉牆蜩蛻落,丹檻雀雛颠。”
“蜩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指蟬蛻下的外殼(蜩即蟬)。例如唐代孫鲂《題梅嶺泉》中“粉牆蜩蛻落”一句,即以蟬殼的脫落描繪實景。
多用于文學或哲理性語境,既可描述自然現象,也可引申至個人成長、精神升華等主題。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字面或比喻義。
蜩蛻(tiáo tuì)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拆分部首為蟲字旁和屮字旁,分别表示與昆蟲相關的事物和生長、成長的意義。蜩蛻的筆畫數為12畫。
蜩蛻這個詞來源于昆蟲的一種現象,它指的是蟬蟲蛻下原有的外殼,長成新的皮膚。蜩蛻一詞借此引申為人事物的替代、變化或發展。它常被用來比喻個人或團體在不同階段的成長和發展。
在繁體字中,蜩蛻的寫法為蟬蛻,字形較複雜,由蟲字旁、屮字旁、蟲部和糸部構成。
在古時候,蜩蛻的寫法略有不同,為蟬蛻。這個寫法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如《莊子·養生主》中有句:“誘春滞,蟬蛻殼,鳥處罷;清明時節酒春匿,不挂東籬下山來。”
以下是幾個使用蜩蛻一詞的例句:
1. 他的思想在經曆了多次蜩蛻後變得更加成熟。
2. 這家公司正處于一個蜩蛻的階段,希望通過新的戰略來開拓市場。
蜩蛻的組詞包括蛻變、蛻化等,它們都表示變化、發展的意義。
蜩蛻的近義詞有成長、發展、進化等,它們都描述了事物或個體發生變動、轉變的過程。
蜩蛻的反義詞有固化、停滞等,用來表示事物或個體停止發展、保持原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