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蛻的意思、蜩蛻的詳細解釋
蜩蛻的解釋
(1).蟬蛻殼。比喻超脫塵世。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施》:“蜩蛻濁穢之中,含得命施之理,與萬物遷徙而不自失者,聖人之心也。” 宋 晁補之 《北京學直舍對客》詩:“知非慕 蘧子 ,事去等蜩蛻。”
(2).蟬脫下的殼。 唐 孫鲂 《題梅嶺泉》詩:“粉牆蜩蛻落,丹檻雀雛颠。”
詞語分解
- 蜩的解釋 蜩 á 古書上指蟬:蜩甲(蟬蛻)。世事蜩螗。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蛻的解釋 蛻 ì 蟬或蛇等脫下來的皮:蛇蛻。蟬蛻。 蛇、蟬等動物脫皮:蛻皮。 鳥換毛。 解脫,變化:蛻化。蛻變。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蜩蛻的詳細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蜩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來理解:
-
字面義:蟬蛻
- 蜩 (tiáo): 指蟬,即知了。
- 蛻 (tuì): 指昆蟲等脫下的皮殼。
- 合義: 因此,“蜩蛻”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指蟬的幼蟲變為成蟲時脫下的外殼。這是蟬類生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
引申義:解脫、超脫
- 在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學中,尤其是道家思想裡,“蜩蛻”常被用作一個比喻。蟬脫去舊殼,獲得新生,自由飛翔。這個過程被用來象征:
- 解脫束縛: 擺脫塵世的牽累、煩惱或肉體的桎梏。
- 精神超脫: 達到一種遺世獨立、逍遙自在的精神境界。
- 羽化登仙: 道教中常用此比喻修道者脫離凡胎,飛升成仙。
- 經典用例: 在《莊子·逍遙遊》等道家典籍中,常可見到用“蜩蛻”來比喻得道之人超然物外的狀态。例如,《莊子》中雖未直接出現“蜩蛻”一詞,但其關于“蛻”的意象(如“蟬蛻蛇解”)所表達的正是這種擺脫形骸、精神升華的思想。後世文人常沿用此意。
“蜩蛻”一詞,其核心含義是指蟬脫下的殼。在文化語境中,它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其深刻的比喻義,象征着解脫、超脫凡俗、獲得精神自由或達到更高境界的過程,這一含義深受道家哲學和古典文學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蜩蛻”的詞義有明确收錄和解釋,是權威的漢語工具書。 (請注意:線上版本鍊接可能不穩定或需訂閱,紙質版信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8卷,第1103頁)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作為另一部權威的古漢語辭書,也收錄了“蜩蛻”并解釋其本義及引申義。 (紙質版信息:商務印書館,1988年)
- 《莊子》及曆代注釋: 道家經典《莊子》是“蜩蛻”比喻義的重要思想源頭,後世注疏(如郭象注、成玄英疏)對此有闡發。 (可參考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點校本)
- 王引之《經義述聞》等訓诂著作: 清代學者在訓诂著作中對“蛻”等字的解釋有助于理解“蜩蛻”的構詞和含義。 (可參考中華書局《清人注疏十三經》等叢書)
注: “蜩蛻”在現代漢語日常使用中已不常見,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閱讀或研究、以及受古典文化影響的文學創作中。在生物學領域,更常用“蟬蛻”這個名稱指代其本義。
網絡擴展解釋
“蜩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1.字面含義
指蟬蛻下的外殼(蜩即蟬)。例如唐代孫鲂《題梅嶺泉》中“粉牆蜩蛻落”一句,即以蟬殼的脫落描繪實景。
2.比喻意義
- 超脫塵世的境界: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以“蜩蛻濁穢之中”比喻聖人心性超然,不受世俗污染;宋代晁補之的詩句“事去等蜩蛻”也借蟬蛻表達對瑣事的淡泊态度。
- 蛻變與新生:現代用法中,該詞常形容人或事物經曆徹底轉變,如從稚嫩到成熟、從困境到突破的過程,強調煥然一新的狀态。例如“曆經磨砺,他終于完成蜩蛻,成為行業翹楚”。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哲理性語境,既可描述自然現象,也可引申至個人成長、精神升華等主題。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字面或比喻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避背時鬼編撰必律律餅子操矛入室讒譏超然自引蹛財達摩酖酒大司墊付典祀鼎槐嵽嵲多金凡土飛刃飛燕遊龍豐田符節尜尜丐夫稿鞂候簿毀跌笏架解雨晶靈救黥醫劓掘閱局影考駁牢騷滿腹曆瀾另當别論吝簡廪人緑石硯馬裙募兵制内喪炮壘蓬山剽掠畎戎宂宂肉簡牌濡須塢攝袂失馭收置私力搜搜汶陽川汙黦閑都閑衣霞姿月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