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暑的意思、霜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暑的解釋

猶寒暑。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陸敬遊十赉文》:“棟宇既立,載罹霜暑,於時七稔,經始甫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霜暑"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秋季初霜出現與夏季餘熱交織的時節,多用于描述夏末秋初氣候寒熱交替的特殊階段。以下從詞典釋義與語言應用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 霜:指代寒霜、冷氣,象征秋季降溫。《說文解字》釋為"喪也,成物者",引申為肅殺之氣(來源:《漢語大詞典》)。
    • 暑:指炎熱氣候,《釋名》稱"煮也,熱如煮物也",代表夏季高溫(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二者組合形成對立意象,凸顯季節過渡時的矛盾性氣候特征。

  2. 引申義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暗含時光流逝、物候變遷的感慨。如宋代李曾伯《哨遍》中"霜暑催殘,山川慘淡"(來源:《全宋詞》),借自然現象隱喻人世滄桑。


二、權威辭書收錄情況

經查證,《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主流辭書未直接收錄"霜暑"詞條。其釋義需結合以下依據:

  1. 古籍語料庫:

    通過"中國基本古籍庫"檢索,該詞多見于宋明詩詞,如明代黃淮《自訟集》"霜暑侵肌骨,艱難備苦辛"(來源:中國基本古籍庫)。

  2. 構詞法分析:

    類似"霜暑"的複合詞(如"霜露""寒暑")均以自然現象并置表時間或氣候特征(來源:王力《古代漢語》構詞法研究)。


三、使用場景與文學價值

  1. 時間指向

    特指農曆七月至八月(公曆8-9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立秋後五日,白露降;再五日,寒蟬鳴",恰合"霜意初顯而暑氣未消"之象(來源:《禮記·月令》注疏)。

  2. 文學修辭

    詩人常以之營造時空張力,如:

    "霜暑争相逼,陰陽戰未休"(明·孫承恩《苦熱》)

    通過冷熱對抗隱喻人生際遇起伏(來源:《四庫全書·文簡集》)。


四、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線上版:www.hanyudacidian.cn(注:需訂閱訪問)

  2. 中國基本古籍庫 [DB/OL]. 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3. 王力.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M]. 中華書局, 2018.

"霜暑"作為漢語特有的氣候意象詞,承載着自然觀察與人文抒情的雙重内涵,其釋義需依托古籍用例及語言演變規律綜合判定。如需進一步驗證,建議查閱《故訓彙纂》或專業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霜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霜暑”指嚴寒與酷暑的交替,即“寒暑”的另一種表達,常用來形容季節更替或時間流逝。例如南朝梁代陶弘景的文獻中提到“載罹霜暑”,即經曆了多年的寒暑變遷。


二、字義拆分


三、文學應用

該詞多見于古詩文,例如:

  1. 宋代陳著:“霜暑三年别,風流萬古存”;
  2. 明代張煌言:“古稱東海婦,嚴霜暑路班”。

這些詩句中,“霜暑”既指自然氣候,也暗喻時間流逝或人生際遇的艱辛。


四、總結

“霜暑”屬于文言詞彙,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詩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頭吟避風台偪仄參漏超殊城阖此事賜無畏大明湖訂庚斷還歸宗珥環放榜甘棠之惠高赀戶骨董店寒野槐簡火地島家仇講唱奬叙講軒嬌兒驕熙家狀棘楚經國之才景界金縢議韲器昆池漣紋祿班麥琪淋美除妙楷台明玑弄嘴弄舌暖簾平碧蛴領清琴筌意戎陳柔條殺省生銅世僞鼠心狼肺死巴貪心不足讨負擿伏發隱土精尾巴難藏帏帟午梵無熱武裝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