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之才的意思、經國之才的詳細解釋
經國之才的解釋
治理國家的才幹。 晉 葛洪 《抱樸子·外篇自叙》:“一時莫倫,有經國之才。”《晉書·劉琨傳》:“祖 邁 ,有經國之才,為相國參軍、散騎常侍。”
詞語分解
- 經國的解釋 治理國家。《國語·周語下》:“将民之與處而離之,将災是備禦而召之,則何以經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宋 蘇轼 《永裕陵十月旦表本制》:“休老勞農
- 才的解釋 才 (③④纔) á 能力:才能。口才。這人很有才幹。 指某類人(含貶義):奴才。蠢才。 方,始:昨天才來。現在才懂得這個道理。 僅僅:才用了兩元。來了才十天。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經國之才”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成語,其含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釋義
- 經: 本義指織布時的縱線,引申為治理、經營、管理。此處意為治理國家。
- 國: 指國家。
- 才: 指才能、才幹、能力。
- 整體釋義: 指治理國家、管理國家大事的卓越才能和本領。形容一個人具有安邦定國、處理複雜國家政務的雄才大略。
二、 深層含義與用法
- 高度贊譽: 該成語是對個人政治才能和領導能力的極高評價,常用于形容傑出的政治家、治國能臣或具有卓越領導潛質的人。
- 能力範疇: 這種才能通常包括深遠的政治眼光、卓越的戰略規劃能力、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智慧以及領導國家走向繁榮穩定的魄力。
- 語境應用: 多用于曆史評價、人物傳記、政治論述或對傑出人物的贊譽之中。例如:“諸葛亮以其非凡的智慧被譽為具有經國之才。”(來源:普遍認知,基于曆史人物評價)
三、 出處與權威典籍
“經國之才”一詞最早見于《晉書》。
- 《晉書·卷六十一·劉喬傳(附劉耽)》: “(劉耽)少有行檢,以義讓稱,為宗族所推。博學,明習《詩》《禮》、三史。曆度支尚書,加散騎常侍。在職公平,稱為良能。桓玄以耽為尚書令。耽以玄不可輔,辭疾不拜。玄敗,複為尚書令。義熙初,轉領軍将軍,加散騎常侍。尋遷尚書仆射。耽以經國之才, 居端右之任,朝廷儀制,皆所草創。”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
- 此段記載明确指出劉耽因其“經國之才”而擔任尚書仆射(相當于副宰相)的重要職位,負責草創朝廷禮儀制度,強調了其治理國家的實際才能和在制度建設上的貢獻。
四、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治國安邦、安邦定國、棟梁之才、擎天之柱、濟世之才、王佐之才。
- 反義詞: 庸碌無能、才疏學淺、不堪重任、屍位素餐。
五、 文學與文化中的體現
該成語也常被後世文學家和評論家引用,用以強調文學或文章對于治理國家的重要性。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 “… 必使時利而義貞,進有契于成務,退無阻于榮身。自非谲敵,則唯忠與信。披肝膽以獻主,飛文敏以濟辭,此說之本也。而陸氏直稱‘說炜晔以谲诳’,何哉?…夫說貴撫會,弛張相隨,不專緩頰,亦在刀筆。範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煩情入機,動言中務,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說也。暨戰國争雄,辨士雲湧;從橫參謀,長短角勢;轉丸騁其巧辭,飛鉗伏其精術。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隱赈而封。至漢定秦楚,辨士弭節。郦君既斃于齊镬,蒯子幾入乎漢鼎;雖複陸賈籍甚,張釋傅會,杜欽文辨,樓護唇舌,颉颃萬乘之階,抵噓公卿之席,并順風以托勢,莫能逆波而溯洄矣。夫說貴撫會,弛張相隨,不專緩頰,亦在刀筆。範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煩情入機,動言中務,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說也。…原夫茲文之設,乃發憤以表志。身與時舛,志共道申,标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金石靡矣,聲其銷乎!… 贊曰:理形于言,叙理成論。詞深人天,緻遠方寸。陰陽莫忒,鬼神靡遁。說爾飛鉗,呼吸沮勸。” (來源:中華書局《文心雕龍注》)
- 雖然《文心雕龍》此段主要論“說”(遊說、進言),但其強調言辭、文筆(“刀筆”)在說服君主、影響國策中的巨大作用,間接體現了具備“經國之才”的人,其表達和溝通能力也是關鍵組成部分。後世常将“經國之才”與文章、著述對國家治理的貢獻聯繫起來。
“經國之才”專指治理國家的卓越才能,是中華文化中對最高層次政治智慧和領導能力的贊譽。其核心在于安邦定國、處理複雜國政的宏大本領,語出《晉書》,并在後世文學評論(如《文心雕龍》)中延伸強調文辭著述對治國理政的輔助作用。該成語承載着對傑出治國者的高度期許與評價。
網絡擴展解釋
“經國之才”是一個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指治理國家的卓越才能,形容人具備治國安邦的學識與能力。其中“經”意為治理,“才”指才幹,整體強調治國方面的傑出才能。
-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外篇自叙》:“一時莫論,經國之才。”。後在《晉書·劉琨傳》中也有用例:“祖邁,有經國之才,為相國參軍、散騎常侍。”。
-
語法與用法
- 結構為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賓語。
- 含褒義,用于稱贊具有政治才能的人,如:“他博覽群書,通曉時務,堪稱經國之才。”
-
相關擴展
- 近義詞:治國安邦、經邦緯國。
- 反義詞:碌碌無為、才疏學淺。
-
權威性說明
該成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評價曆史人物的政治才能,現代語境中亦可引申為對卓越管理能力的贊譽。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漢典及《抱樸子》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诏胞兄陛檻兵主潮忽忽承平盛世大刀頭倒峽瀉河大食殿帥東土肺石風清俸給伏中剛正不阿公計狗骨汩潏寒華號褂猾民怙才驕物混攪甲蟲極懽勁直計說就讀開緣喀秋莎庫本老家兒老小櫑木連軋機臨財不苟麟角鳳距亂國論不定甿訟納福内啟樯橹全貴确士人口遷移戎帥身丁省戒飾配市粜水鬭瑣姿同案犯脫殼金蟬物心夏蟲疑賢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