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削減,節省。《後漢書·皇後紀下·和熹鄧皇後》:“舊太官湯官經用歲且二萬萬,太後勑止,日殺省珍費,自是裁數千萬。”
“殺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削減、節省,主要用于描述通過減少開支或消耗來達到節約的目的。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殺”在此處并非“殺戮”,而是指削減、降低(如“殺價”中的用法);“省”指節省、節約。組合後表示通過減少不必要的花費或資源來達成節儉。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皇後紀下·和熹鄧皇後》中記載:“舊太官湯官經用歲且二萬萬,太後勑止,日殺省珍費,自是裁數千萬。” 這裡描述了鄧太後通過削減宮廷開支,将原本每年近兩億的費用縮減至數千萬,體現了“殺省”的實際應用。
語境延伸
在部分文獻中,“殺省”與“省欲去奢”等表達相關聯,強調克制欲望、崇尚節儉的生活态度。例如佛教教義中提到的“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雖未直接使用“殺省”一詞,但理念相通。
殺省(shā shěng)是一個多音字詞,拆分部首為“木”和“省”,共有9畫。
“殺省”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既有古代漢字的含義,也涉及到現代漢字的音韻轉變。
在古代漢字中,“殺”即指用刀劍等物品來殺害,當做動詞使用,形象地表示了生命被終結的意思。“省”則有節省、減少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殺省”被寫作“殺省”。
根據曆史記錄,“殺省”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代漢字中,“殺”字的寫法為“殺”,即在部首“木”上方加上兩個“㇐”字形,“省”字的寫法為“竝”,即兩個人并排站着。
1. 在這個小村莊裡,殺省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2. 戰争帶來了巨大的殺省,讓人痛不欲生。
殺害、殺人、殺傷、節省、減省、省事。
近義詞:殺戮、屠殺、削減、削省。
反義詞:救助、增加、增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