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坐的意思、公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坐的解釋

(1).因公務犯罪。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又諸居職其犯公坐者,以法律從事。”《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庚子,太常博士 鄧餘慶 ,坐受誓戒不及,在法,私罪當劾舉主,詔釋之。帝因謂宰相曰:‘連坐舉官,誠亦不易;如此公坐,猶或可矜。’”

(2).謂公衆場合。《宋書·袁湛傳》:“ 重 ( 謝重 )子 絢 , 湛 之甥也,嘗於公坐陵 湛 。”《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本府州官公坐對衆,将犯重刑人某至徒人某,對各人家屬同行引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注意與“公座”(官吏辦公座位)區分:

一、因公務犯罪

指因執行公務過程中觸犯法律或規定。該用法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葛洪《抱樸子·審舉》提到官員因公事犯罪需依法處理。宋代《續資治通鑒》中也有類似記載,強調官員因公犯罪時的連帶責任。

二、公衆場合

表示公開或正式的場合。例如《宋書·袁湛傳》記載謝絢在“公坐”場合冒犯袁湛;《元典章》描述官員在“公坐對衆”時審理案件。

補充說明

需注意“公座”(gōng zuò)是另一詞彙,指古代官吏處理公務的座位,如《醒世恒言》提到官員險些從“公座”跌落。兩詞同音但含義不同,需結合語境區分。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古籍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完整文獻可參考、3、4、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坐的意思

公坐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于形容大庭廣衆之中,公開坐下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坐由兩部分組成,分别是“公”和“坐”。其中,部首是“公”,筆畫數為4;“坐”的部首是“土”,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公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禮制和官場文化。在古代,當有重要的公事或宴會等活動時,主持人常常會在公共場所自上而下而坐,以顯示尊貴和權威。這種行為被稱為“公坐”。

在繁體字中,“公坐”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公坐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在篆書中,公坐的字形為“㕞”,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一個表示“口”的字形,下面是一個表示“人坐”的字形。這種字形在秦朝時期非常常見。

例句

1. 他在大廳公坐,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2. 大家圍着領導公坐,聽取了他的重要講話。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公衆、公開、公義

近義詞:公開坐下、衆人坐下

反義詞:私坐、私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