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郭索的意思、郭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郭索的解釋

(1).螃蟹爬行貌。亦指蟹爬行時的聲音。 漢 揚雄 《太玄·銳》:“蟹之郭索,心不一也。” 司馬光 集注:“ 範 曰:‘郭索,多足貌。’ 王 曰:‘郭索,匡禳也。’ 吳 曰:‘匡禳,躁動貌。’”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 廬山 偃蹇坐吾前,螃蟹郭索來酒邊。” 清 譚嗣同 《菊花石秋影硯銘》:“郭索郭索,墨聲如昨。”自注:“池有半蟹,其半掩於葉,名之曰秋影。”

(2).借指蟹。 唐 陸龜蒙 《和襲美見寄海蟹》:“自是 揚雄 知郭索,且非 何胤 敢餦餭。” 宋 楊萬裡 《以糟蟹洞庭柑送丁端叔端叔有詩因和其韻》:“驅使木奴供露顆,催科郭索獻霜螯。” 清 趙翼 《醉蟹》詩:“霜天稻熟郭索行,雙螯抝折香珠秔。”

(3).顫抖貌。 元 呂起猷 《又用昙字韻》:“竹委長身寒郭索,松埋短髮老 瞿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郭索,漢語詞彙,主要用作拟聲詞和形容詞,其核心含義與螃蟹及其活動相關,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聲音聯想。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本義:拟聲詞,形容螃蟹爬行或吐沫的聲音

這是“郭索”最原始且最常用的含義。古人觀察到螃蟹活動時發出的窸窣聲響,用“郭索”一詞來模拟這種聲音。例如:

二、引申義:形容螃蟹急遽爬行的樣子或躁動不安的狀态

由拟聲自然引申,用于描繪螃蟹快速、慌亂爬行的動态,或泛指類似的不安定狀态。例如:

三、文學意象:在詩詞中常代指螃蟹本身

因其獨特的形象和聲音特征,“郭索”常在古典詩詞中作為螃蟹的代稱或雅稱,增添形象感和趣味性。例如:

四、構詞特點:連綿詞

“郭索”是一個典型的連綿詞(聯綿詞)。這類詞的特點是:

  1. 由兩個音節連綴成義;
  2. 單個字拆開通常不表意或與整體詞義無關;
  3. 常有多種寫法(如“郭索”也作“蛣蟩”等,但“郭索”最為通行);
  4. 主要用以摹聲或狀物。

“郭索”一詞生動地捕捉了螃蟹活動的核心特征——其爬行時發出的獨特聲響(拟聲本義)及其帶來的躁動、急行的視覺印象(引申義)。這使得它不僅是一個描述性的詞彙,更成為文學作品中指代螃蟹的常用意象。其作為連綿詞的性質,也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摹拟自然聲音和狀态方面的豐富性。

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漢·許慎)及後世注疏(如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對“蟹”字的解釋)。
  2.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引《蟹譜》。
  3. 《漢語大詞典》(權威工具書,收錄“郭索”詞條,詳述其拟聲、引申義及連綿詞性質)。
  4. 曆代詩詞作品(如黃庭堅、薛昂夫等)。
  5. 語言學著作關于連綿詞(聯綿字)的論述(如王力《漢語史稿》等)。

網絡擴展解釋

“郭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ō suǒ,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其用法在古籍和詩詞中較為常見:

1.螃蟹爬行的形态或聲音

2.借指螃蟹

3.顫抖、躁動的狀态


“郭索”一詞兼具具象與抽象意義,既生動描繪了螃蟹的形态,又擴展為對顫抖、躁動狀态的隱喻。其用法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古籍原文(如、6、7)。

别人正在浏覽...

拜倒轅門保師兵伍鄙猥鉢釪長離常山舌車耳承務串戲捶考出條摧心麤硬蕩憑颠番堤川逗漏渡假煩倦犯言直谏分死服闇蓋子古錢化覃花衢柳陌虎隊兼權雞口究度枯木再生利見柳衙龍仙魯戈回日輪更馬圖沒世不忘鳥吊山披枷戴鎖破律牆頭詩籤軸漆灰颀晳弱酸散鹽牲酒聲焰神考深惟重慮所向披靡天心鐵絲陀隧文責文竹侮衊祥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