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操觚染翰的意思、操觚染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操觚染翰的解釋

猶操觚。 宋 無名氏 《燈下閑談·夢與神交》:“ 松 拜而更之,乃操觚染翰;表成,呈於王。” 明 張居正 《翰林院讀書說》:“操觚染翰,騷客之所用心也;呻章吟句,童子之所業習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操觚染翰”是漢語中一個典雅的成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源解析 “操觚”與“染翰”均為古代書寫行為的代稱。“觚”原指商周時期用于書寫的多棱木簡,《說文解字》載“觚,書僮竹笘也”,後引申為文章載體;“翰”則為毛筆的雅稱,《禮記·曲禮》有“史載筆,士載言”的記載,染翰即指濡墨執筆的動作。二者連用最早見于南朝文論家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體現古代文人創作時的兩種狀态。

二、核心釋義 該成語包含雙重含義:

  1. 表層意義:手持木簡、浸潤筆毫的書寫動作,如明代胡應麟《詩薮》評謝靈運詩“皆出深思,非率爾操觚者可比”。
  2. 引申意義:泛指文學創作活動,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稱“操觚染翰之士,不可不知史法”,強調文人的著述責任。

三、文化意象 其文化内涵承載着三重象征:

  1. 文脈傳承:呼應《周禮》所述“六藝”中“書”的技藝,如《漢書·揚雄傳》載“雄從至射熊館還,上《長楊賦》,聊因筆墨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
  2. 創作态度:暗含“敬惜字紙”的傳統,宋代《文房四譜》強調“凡染翰者,必先澄神靜慮”。
  3. 士人精神:體現《文心雕龍》“文之為德也大矣”的立言追求,與“立德”“立功”并列三不朽。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常用于:

  1. 學術領域形容嚴謹治學,如錢鐘書《管錐編》自序雲“雖操觚染翰,終慚學步”。
  2. 藝術評論中評價書畫創作,啟功先生論書詩有“染翰雖欣墨未濃,操觚卻恨紙将窮”之句。

網絡擴展解釋

“操觚染翰”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āo gū rǎn hàn,主要用于形容寫作或書畫創作的高超技藝。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操”指掌握、運用;“觚”是古代書寫用的木簡,代指書寫工具;“染”意為上色、修飾;“翰”原指長而硬的鳥羽,後引申為毛筆。整體含義為執筆書寫或創作詩文、書畫,且技藝精湛、作品工整美觀。


出處與演變

  1. 起源:最早見于宋代《燈下閑談·夢與神交》:“松拜而更之,乃操觚染翰;表成,呈于王。”。
  2. 擴展用法:明代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提到“操觚染翰,騷客之所用心也”,進一步強調其用于文學創作。

使用場景

  1. 書畫領域:贊美書法、繪畫技法高超,如“操觚染翰,非無池水助人”(唐·駱賓王)。
  2. 文學創作:指寫作詩文,如“潛心孔氏書,寄興相如賦,更操觚染翰将羲、獻臨摹”(明·汪廷讷)。

成語結構

采用“動詞+名詞+動詞+名詞”的并列結構,通過“操觚”與“染翰”的疊加,強化對創作過程的生動描繪。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燈下閑談》《翰林院讀書說》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桵班荊道舊便民房伯仁部費不及格草纓策頑磨鈍償命超産獎澄叙陳慮斥呵此箇賜墓躭阻大提琴典笏典凝底授阿曲方辇匪彜伏局歸徕過意海瀕嚎春合鬧鶴甃黃制降意踐輮積算曠漠苦懷類出六燕毛索命途多舛能名陪同偏摯貧國竊鈎盜國棄觚齊後瘧悛改群機潤文生設沈姿世界貿易組織試鍊時夏孰論隨地隨時違信背約烏巷小有清虛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