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觚染翰的意思、操觚染翰的详细解释
操觚染翰的解释
犹操觚。 宋 无名氏 《灯下闲谈·梦与神交》:“ 松 拜而更之,乃操觚染翰;表成,呈於王。”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操觚染翰,骚客之所用心也;呻章吟句,童子之所业习也。”
词语分解
- 操觚的解释 执简。谓写作。《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李善 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林公 每出首唱, 徐 密写韵归,众方操
- 染翰的解释 .以笔蘸墨。翰,笔。 晋 潘岳 《<秋兴赋>序》:“於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指作诗文、绘画等。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宾至可命觴,朋来当染翰。”《魏书·崔玄伯传》:“ 玄伯 自非朝
专业解析
“操觚染翰”是汉语中一个典雅的成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源解析
“操觚”与“染翰”均为古代书写行为的代称。“觚”原指商周时期用于书写的多棱木简,《说文解字》载“觚,书僮竹笘也”,后引申为文章载体;“翰”则为毛笔的雅称,《礼记·曲礼》有“史载笔,士载言”的记载,染翰即指濡墨执笔的动作。二者连用最早见于南朝文论家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体现古代文人创作时的两种状态。
二、核心释义
该成语包含双重含义:
- 表层意义:手持木简、浸润笔毫的书写动作,如明代胡应麟《诗薮》评谢灵运诗“皆出深思,非率尔操觚者可比”。
- 引申意义:泛指文学创作活动,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称“操觚染翰之士,不可不知史法”,强调文人的著述责任。
三、文化意象
其文化内涵承载着三重象征:
- 文脉传承:呼应《周礼》所述“六艺”中“书”的技艺,如《汉书·扬雄传》载“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 创作态度:暗含“敬惜字纸”的传统,宋代《文房四谱》强调“凡染翰者,必先澄神静虑”。
- 士人精神:体现《文心雕龙》“文之为德也大矣”的立言追求,与“立德”“立功”并列三不朽。
四、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常用于:
- 学术领域形容严谨治学,如钱钟书《管锥编》自序云“虽操觚染翰,终惭学步”。
- 艺术评论中评价书画创作,启功先生论书诗有“染翰虽欣墨未浓,操觚却恨纸将穷”之句。
网络扩展解释
“操觚染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āo gū rǎn hàn,主要用于形容写作或书画创作的高超技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操”指掌握、运用;“觚”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代指书写工具;“染”意为上色、修饰;“翰”原指长而硬的鸟羽,后引申为毛笔。整体含义为执笔书写或创作诗文、书画,且技艺精湛、作品工整美观。
出处与演变
- 起源:最早见于宋代《灯下闲谈·梦与神交》:“松拜而更之,乃操觚染翰;表成,呈于王。”。
- 扩展用法:明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提到“操觚染翰,骚客之所用心也”,进一步强调其用于文学创作。
使用场景
- 书画领域:赞美书法、绘画技法高超,如“操觚染翰,非无池水助人”(唐·骆宾王)。
- 文学创作:指写作诗文,如“潜心孔氏书,寄兴相如赋,更操觚染翰将羲、献临摹”(明·汪廷讷)。
成语结构
采用“动词+名词+动词+名词”的并列结构,通过“操觚”与“染翰”的叠加,强化对创作过程的生动描绘。
补充说明
- 近义词: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 适用对象:多用于褒义语境,称赞文人、艺术家的才华与作品。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灯下闲谈》《翰林院读书说》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按法遨神版图崩骇笔答兵戟侧匿朝奏暮召鉏麛春席促死促灭旦旦碓屋惰侈分族歌欢亘地宫绸艰关键盘建树急不择言解鞅经死梁台裂开犂黑泠然龙爪稷露芽面谩明光亩道目痾内外夹攻蜺字排门粉壁青琐清源埆瘠日有万机晒簟伤言扎语少母神戎神湛骨寒田宅同源异流抟力土符图经猥役文儒五百罗汉武城禽无足挂齿牙先入之见县正泻土歇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