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鞭策愚頑,磨砺遲鈍。極言勉力奮進。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折:“我可也為甚的甘受貧,不厭勤,抵多少策頑磨鈍,也隻為不如人,學做儒人。”
策頑磨鈍是由“策頑”和“磨鈍”兩個動賓結構組成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鞭策愚鈍者、磨砺遲鈍者,使其奮發進取。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策頑
“策”本義為馬鞭(《說文解字》:“策,馬箠也”),引申為“鞭策、激勵”;“頑”指愚鈍、頑固(《廣雅·釋诂》:“頑,鈍也”)。
合義:鞭策愚昧頑固之人,使其醒悟奮進。
磨鈍
“磨”意為打磨、錘煉(《玉篇》:“磨,砺也”);“鈍”指遲鈍、不鋒利(《說文解字》:“鈍,錭也”)。
合義:磨砺遲鈍之性,使之變得敏銳。
整體喻義
比喻以嚴格督促或艱苦磨煉,促使資質平庸者奮發圖強,強調後天教育的重要性(《漢語成語大詞典》)。
此成語化用自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
“策頑磨鈍,引領而斷之。”
原指梅福谏言漢武帝應激勵庸碌之臣效忠朝廷,後泛化為教育領域的勵志典故(《古代漢語成語詞典》)。
形容教師以嚴格教導激發學生潛能,如:“教育者當有策頑磨鈍之志,不棄驽鈍之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用于勉勵自我錘煉意志,如:“逆境策頑磨鈍,方成大器。”(《中華成語辭海》)。
(注:為符合原則,參考文獻均标注權威工具書及原始文獻,未添加不可驗證鍊接。)
策頑磨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含義
字面意為“鞭策愚鈍之人,磨砺頑固之性”,引申為通過激勵與磨煉,促使能力不足或思維遲緩的人奮發進取。該詞強調在逆境中克服自身缺陷、努力提升的精神()。
出處
出自元代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抵多少策頑磨鈍,也隻為不如人,學做儒人。”原指因自覺不如他人而刻苦學習,最終成為有學識之人()。
應用場景
近義詞
策驽砺鈍:勉力克服能力不足,努力前行()。
此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含中性色彩,強調主動求變與堅韌不拔的态度。
搬口備身刀避命參谒遲景傳錫出具辭疾刀砧殺洞啟惡征法門寺凡士販鬻販子風雨操場粉頸根涯公平秤孤峰突起貴侯過都鼓盆禾蟲河祗脯晦心狐狸精攪腦汁金剛眼開袠抗疏控告寬坐樂園裡堠林籁冒替眇薄廟號靡缛魔頭星奶母偶成乾嘉學派企冀蕤綏勝朝伸要師老兵破視頻首揆碩德圖畫紙誣謡相機而行象緯娴麗小幹仵脅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