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局的意思、伏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局的解釋

下棋時失敗的一方表示服輸。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聞主人媪隔壁呼其婦曰:‘良宵難遣,可棋一局乎?’婦曰:‘諾。’……各言數十。媪曰:‘爾敗矣!’婦曰:‘伏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伏局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為“躬身蜷縮,表示恭敬或局促不安的姿态”。以下從語義構成與典籍用例分述:


一、字義解析

  1. “伏”

    本義為“俯身向下”,《說文解字》釋:“伏,司也。從人從犬,犬司人也。”引申為“俯身、隱藏”,如“伏地”“潛伏”。

  2. “局”

    原指“彎曲”,《說文》:“局,促也。從口在尺下,複局之。”表“蜷縮、拘束” 之态,如“局促”“局蹐”。

    二者合成“伏局”,強調身體屈躬蜷縮的動作與狀态,隱含謙卑、敬畏或緊張的情緒。


二、典籍例證

  1. 表恭敬謙卑

    《晉書·王祥傳》載:“祥臨終,著遺令訓子孫曰:‘……及其死也,伏局而已。’”此處“伏局”指臨終時躬身蜷縮以示謙遜,符合古禮對君子的儀态要求。

    來源:《晉書》卷三十三(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表局促不安

    唐代筆記《酉陽雜俎》記:“其人伏局不敢仰視。”此處描寫因畏懼而蜷縮身體、不敢擡頭 的緊張情态。

    來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臯記上》


三、近義辨析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今多見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文本(如曆史小說、學術論述),或用于刻畫人物的謙卑/緊張心理。例:

“面對師長诘問,他伏局屏息,不敢置辯。”

語用提示:需結合語境區分其表“恭敬”或“不安”的側重,避免歧義。


主要參考典籍: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晉書》(唐·房玄齡等撰)
  4. 《酉陽雜俎》(唐·段成式)

網絡擴展解釋

“伏局”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下棋時失敗的一方表示認輸或服輸,常用于古代文獻中的棋類活動場景。例如:“婦曰:‘伏局。’”


二、文獻出處

  1. 唐代例證
    出自李肇《唐國史補》卷一:“聞主人媪隔壁呼其婦曰:‘良宵難遣,可棋一局乎?’……媪曰:‘爾敗矣!’婦曰:‘伏局。’”
    這段記載生動描繪了古人下棋認輸的情景,“伏局”即承認棋局失敗。

  2. 清代詩詞引用
    向㻾的詩句“岡陵起伏局勢優”中“伏局”可能指地形起伏,但此用法與棋類認輸的原始含義無關,屬于語境延伸。


三、用法說明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更多見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使用“認輸”“投子認負”等更通用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國史補》原文或相關古籍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臨谄訴螭虎辭翰代名詞道長争短椗花峰頭份内負擕歌袴公器挂名廣壄光瑩國君濠州真人環擊檢集金颷金燦燦京本荊鸠禁衢玃蝚靈音離世遁上綸诰芒乎麪飯磨鏡模楷女錢頻譜譬執前兒個慶唁窮客凄轸曲巴塞絕三丹田穑事舌尖音沈霾濕度使指首陁稅邑四同探花使庭唐慰喜威尊命賤五彩旗五戊無行止香頭仙觀小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