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時邕 ”。亦作“ 時雝 ”。亦作“ 時廱 ”。1.猶和熙。《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孔 傳:“時,是;雍,和也。”《隸釋·漢張平子碑》:“出相 河間 ,則黎民時雝。”《隸釋·漢泰山都尉孔宙碑》:“於天時廱。”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至於欲使陛下崇光被時雍之美,宣緝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誠,竊所獨守。” 清 王又旦 《古鼎篇》:“憶昔神廟稱時雍,斯器原出 蓬萊宮 。”
(2).指時世太平。《晉書·張協傳》:“六合時雍,巍巍蕩蕩。”《文選·張協<七命>》作“時邕”。《宋書·禮志一》:“非演迪斯文、緝熙宏猷,将何以光贊時邕、克隆盛化哉。” 元 貢師泰 《拟古》詩:“一鳴垂衣裳,再鳴緻時雍。”
“時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時世太平
指社會安定、國家繁榮的太平盛世。例如《晉書·張協傳》中“六合時雍,巍巍蕩蕩”,以及《書經·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均強調天下和諧、百姓安甯的狀态。
和熙融洽
形容氛圍和睦、人際關系融洽。如《文心雕龍》中“時雍”被引申為“和熙”之意,多用于描述社會或家庭中的和諧景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尚書》《晉書》等文獻,或通過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查詢。
《時雍》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時字的上邊是雨部,下邊是寺部,被稱為“雨寺”;雍字的上邊是雨部,下邊是皿部,被稱為“雨皿”。
《時雍》的意思是雨季。它代表了雨季的到來,更代表了大自然充沛的水源和對農作物生長的利好條件。
時字的部首是日字旁,有10個筆畫;雍字的部首是水字旁,有13個筆畫。
《時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坤卦》中,表示天時的變化和陰雨天氣。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引申出表示雨季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時雍》可以寫作「時雍」。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時雍》的形狀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隻是筆畫的書寫順序和細節上有所差異。
1. 夏天是一個多雨的時雍,農作物得到了充足的水分。
2. 果園需要經常澆灌水,特别是在時雍的季節。
時期、時節、時光、雍容、雍容華貴等。
雨季、梅雨季節。
旱季、晴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