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民族名。相傳為 漢 馬援 南征所率将士的後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溫水》:“昔 馬文淵 積石為塘,達于 象浦 ,建金标為南極之界。 俞益期 牋曰:‘ 馬文淵 立兩銅柱于 林邑 岸北,有遺兵十餘家不返,居 壽泠 岸南而對銅柱,悉姓 馬 ,自婚姻。今有二百戶, 交州 以其流寓,號曰 馬流 。’” 清 趙翼 《橫州大灘谒伏波将軍廟》詩:“蠻方銅柱界, 漢 戶 馬流 人。” 清 黃遵憲 《錫蘭島卧佛》詩:“凡百 馬流 種,各各設重譯。”
(2).猴子。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五:“北人諺語曰胡孫為馬流。”《西遊記》第十五回:“菩薩道:‘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麼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
(3).遊手好閑的人;二流子。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六:“今俗謂不務本業而飄蕩者曰馬流。”
“馬流”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較大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指東漢馬援南征時遺留将士的後代。據《水經注》記載,馬援在交州(今越南北部)立銅柱為界,部分士兵滞留當地,逐漸形成族群,被稱為“馬流”。北魏郦道元提到這些遺民“悉姓馬,自婚姻”,交州因其流寓身份而命名。
北方方言中,“馬流”是猴子的别稱。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記載:“北人諺語曰胡孫為馬流”。《西遊記》第十五回中亦有“大膽的馬流”的用法,借指猴子。
在膠遼官話等方言中,“馬流”可指二流子或不務正業者,帶有貶義。例如:“這人整天閑逛,活脫脫一個馬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雲麓漫鈔》等文獻原文。
《馬流》是一個中國網絡流行詞,主要用來形容馬屁精,在各種社交網絡和互聯網平台上廣泛使用。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那些善于拍馬屁讨好上級,迎合他人意見的人。
《馬流》的拆分為:馬(馬的部首)+ 流(水的部首,留的本字)。馬的部首為馬,筆畫為4畫。流的部首為水,筆畫為10畫。
《馬流》這個詞最早起源于網絡流行語,并迅速在社交網絡中傳播開來。它用來形容那些喜歡巴結奉承的人,這個詞既是一種調侃,也是對某些人的戲谑。
《馬流》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馬流」。
在古代,使用繁體字的時候,馬的字寫作「馬」,而流的字寫作「流」。
1. 他一直很會巴結上司,真是個典型的馬流。
2. 這些馬流總是想方設法讨好老闆,以獲取更多的機會。
3. 不要成為一個馬流,誠實坦率才是真正的優點。
馬屁精、馬屁、馬屁話、馬屁精文化
馬屁精、拍馬屁、奉承者、迎合者
真性情、直率、坦誠、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