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看日影以知時刻。《禮記·曲禮上》:“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孔穎達 疏:“視日蚤莫者,君子或瞻視其庭影,望日蚤晚也。”
(2).占候時日,以蔔吉兇。《史記·陳涉世家》:“ 周文 , 陳 之賢人也。嘗為 項燕 軍視日。”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視日時吉兇舉動之占也。”
“視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觀測日影以判斷時間
指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或日影移動來推算時間。這一用法源自《禮記·曲禮上》的記載:“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早暮)”,孔穎達注釋中提到“視日”即通過日影判斷早晚。
占卜吉兇
古代用于占候時日、預測吉兇的活動。如《史記·陳涉世家》提到周文曾為項燕軍“視日”,即通過觀測天象進行軍事占卜。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文獻、出土簡牍及現代詞典的解釋,涵蓋“視日”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相關研究資料。
《視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觀察和注視白天。
《視日》的部首是“目”(mù),筆畫數是10畫。
《視日》是古代漢字詞語,來源于《曲禮·大明》:“早視夙夜,日實中邈。”其中“視日”表示早晨到夜晚觀察白天的意思。
繁體字《視日》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區别。
在古代,漢字“視日”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西漢劉向的《說文解字注》稱其為“視暘”。由于漢字演變的曆史原因,現在我們使用“視日”這個寫法。
1. 我喜歡早起視日,感受清晨的新鮮空氣。
2. 他坐在窗前,靜靜地視日思考。
觀視、注視、視線、視力、視野
注視、瞻仰、瞧見、看到
閉目、不顧、漠視、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