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賂賄的意思、賂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賂賄的解釋

(1).謂用財物買通别人。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後集·溫琬》:“未幾,會有賂賄母氏求於 琬 合者。 琬 知情必不可免也,自是流為娼。”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朝庭則鬻爵賣官,公行賂賄。”

(2).用來買通别人的財物。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三:“未處分間,有告 文智 詐受賂賄驗,遂斬之。”《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誘略》:“縱有攔當,亦不送官,貪圖賂賄,私下脫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賂賄”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賂賄”在古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1. 動詞用法:指用財物買通他人,以達到某種目的。例如《青瑣高議後集·溫琬》記載:“賂賄母氏求於琬合者”,即通過財物收買他人。
  2. 名詞用法:指用于買通他人的財物。如唐代張鷟《朝野佥載》提到“詐受賂賄驗”,此處“賂賄”即指賄賂的財物。

二、與現代“賄賂”的關系

現代法律術語中,“賄賂”是更常用的詞彙,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他人財物或其他利益的行為。其範圍更廣,包括現金、禮品、有價證券等多種形式,且具有明确的法律後果(如構成貪污賄賂罪)。

三、核心區别

  1. 使用場景:“賂賄”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法律和日常用語中多用“賄賂”。
  2. 法律屬性:古代“賂賄”更多描述行為本身,而現代“賄賂”被納入法律框架,強調對公平競争或公權力的破壞。

四、示例補充

“賂賄”是古漢語詞彙,現代已逐漸被“賄賂”替代,後者在法律和社會層面具有更明确的界定與約束。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定義,可參考《刑法》中關于貪污賄賂罪的相關條款。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賂賄

賂賄是指以財物或其他利益來收買他人,以求獲得特定的優待或達到個人目的的行為。賂賄也被視為一種腐敗行為,常常與貪污、受賄等不良現象聯繫在一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說文解字》中将“賂賄”的部首劃分為貝部,部首的位置在字的左上方,表示與財富有關。根據《康熙字典》,賂賄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與繁體

賂賄的簡化字為“賂”,其繁體字為“賂”。賂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字,表示一個人走向他人,可能是給予財物的動态手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賂賄的寫法略有不同。賂字在《說文解字》中寫作“呂負切”,分為“囊”和“俞”的組合,表示拿着禮物的樣子。賄字在古代寫法為“取負切”,表示拿走財物的意思。

例句

1. 他通過賂賄政府官員,在招标中獲得了合同。 2. 那位富商為了讓他的兒子順利通過考試,不惜賂賄了考官。

組詞

賂賂、賂金、賄款、行賄等。

近義詞

賄賂、行賄、受賄、賄賂等。

反義詞

清正廉潔、誠實守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