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大略。
“榷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大略”,即指大緻的考慮或謀劃。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該詞由“榷”和“慮”組成,其中“榷”有商讨、權衡之意,“慮”指思考、謀劃,合起來可理解為通過商讨形成的大緻思路或粗略計劃。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què lǜ,注音為ㄑㄩㄝˋ ㄌㄩˋ。
用法與語境
屬于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表達“概括性思考”或“簡要規劃”。
相關提示
部分詞典提到該詞存在近義詞(如“大略”“概略”),但未明确列舉具體詞彙。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漢典、JSON中文網等來源。
【意思】榷慮是指思考、考慮的意思。形容人思維敏捷,善于思考問題。
【拆分】榷(部首:木)+ 慮(部首:心)。
【部首】榷:木;慮:心。
【筆畫】榷:11畫;慮:16畫。
【來源】榷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齊物論》:“故形名雖疑,義則必信;雖勞形,則心意必許;雖榷慮,則心意必寤。”
【繁體】榷慮(同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特定的古代漢字寫法記錄。
【例句】他總是在重要決策前榷慮再三,确保不會犯錯。
【組詞】榷問、研榷、研榷精義、榷詢、斟榷、榷場。
【近義詞】思慮、斟酌、思考、沉思。
【反義詞】沖動、草率、魯莽、不考慮後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