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指育嬰堂、養老院等慈善機構。 清 馮桂芬 《收貧民議》:“今 江 浙 等省頗有善堂、義學、義莊之設。” ********* 《軍人精神教育》:“ 香港 澳門 ,從前恒有積産之家,恐其子孫浪費,而以家産托之善堂管理,将其入息半數,捐入善堂,留其半以遺子孫。” ********* 《出奔》:“ 董玉林 向城裡的善堂去領了一筆款來之後,就雇工動手作了十幾具棺木,寄放在 董氏 的家廟裡待施。”
“善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我國古代由民間自發組織的慈善機構,主要承擔社會救助職能。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善堂是舊時民間捐資設立的公益性組織,常見形式包括育嬰堂(收養孤兒)、養老院、施藥局、義冢(免費安葬)等,專門為貧困、孤寡、災民等弱勢群體提供救濟。例如清代馮桂芬在《收貧民議》中提到:“今江浙等省頗有善堂、義學、義莊之設”,印證了其曆史存在。
《老殘遊記》第二回提到“魏謙抵死不肯收,聽其自行捐入善堂”,側面反映了善堂在清代社會的普遍性和公信力。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善堂的運作案例或地區差異,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地方志資料。
《善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善”和“堂”組成。
“善”字的部首是“口”,它包含了7個筆畫;而“堂”字的部首是“土”,它包含了11個筆畫。
《善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慈善機構或慈善組織,特指用于救濟貧困人口和提供醫療幫助的場所。
在繁體中文裡,善堂的寫法是「善堂」。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善堂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善”和“堂”兩個字組成。
1. 得了重病的農民躺在善堂裡接受免費的醫療救助。
2. 這個善堂每年都會舉辦慈善義演,用所得善款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善堂的相關組詞有:善行、堂堂正正、善良、堂堂、善舉。
與善堂意義相近的詞語有:慈善堂、救助站、福利院。
與善堂意義相反的詞語有:惡堂、殘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