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 也不改其樂。”後因以“陋巷簞瓢”形容家境貧寒,生活清苦。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一折:“嘆英雄何日朝聞道,盼殺我也玉堂金馬,困殺我也陋巷簞瓢。” 清 袁枚 《與程原衡書》:“僕本窶人子耳,陋巷簞瓢,何嘗不慣。”
“陋巷箪瓢”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生活極度簡樸甚至貧苦的狀态,同時蘊含安貧樂道的精神追求。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分解
典故來源
出自《論語·雍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孔子以此贊揚弟子顔回雖生活貧困,卻始終專注學問、自得其樂的高尚品格。
核心寓意
強調精神追求高于物質享受。即便身處貧困,仍能保持豁達心态與對理想的堅守。
使用場景
該成語在現代語境中常被引申為對物質主義的反思,倡導在簡單生活中尋找精神富足。其典故中的顔回形象,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固窮”的典型象征。
《陋巷箪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貧窮和窘迫的生活環境。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其中字的部首分别為阜、巳、竹、瓦,總共有13畫。它的來源和繁體寫法如下所示。
《陋巷箪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是詩人用以描述貧困生活的場景所創造的詞語。繁體寫法為「陋巷簞簋」。在古時候,人們生活水平低下,大部分人居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用竹子制作的箪籮和瓢長時間被用來盛放食物和飲料。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這個陋巷箪瓢的地方,生活艱辛卻也格外純樸。”在這個句子中,“陋巷箪瓢”的含義是指貧瘠的居住環境和簡陋的生活條件。
組詞:陋屋、巷子、箪籮、瓢盆
近義詞:瓦盆窮境、貧苦的生活環境
反義詞:豪宅、富庭、金碧輝煌的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