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行政訴訟法的意思、行政訴訟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規定行政訴訟程式的法律。我國在**制訂行政訴訟法,内容包括總則、受案範圍、管轄、訴訟參加人、證據、起訴和受理、審理和判決、執行、侵權賠償責任、涉外行政訴訟和附則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行政訴訟法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行政訴訟法是規範行政訴訟程式的核心法律,其核心含義和要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立法目的

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争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同時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程式性法律。它既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準則,也是訴訟參與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依據。

二、法律地位與制定曆程

• 我國《行政訴訟法》于1989年4月4日由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1990年10月1日實施; • 現行版本為2017年修訂版,與《刑法》《民法典》同屬國家基本法律體系; • 被學界稱為"當代中國行政法治的奠基之作"。

三、核心内容框架

  1. 受案範圍:明确可訴行政行為類型,但排除如刑事偵查行為、行政調解等特定情形;
  2. 訴訟程式:涵蓋起訴受理、證據規則、審理判決、執行等全流程規範;
  3. 主體權利義務:規定原告(公民/組織)、被告(行政機關)及訴訟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4. 特殊制度:包括舉證責任倒置(行政機關承擔主要舉證責任)、合法性審查原則等。

四、典型特征

•雙重功能:既保障公民訴權,又監督行政機關; •程式法屬性:側重規定訴訟活動程式規則,與實體法相區别; •司法審查性質:法院主要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而非合理性。

五、實踐意義

通過"民告官"制度設計,打破了傳統"官本位"觀念,推動了依法行政進程。數據顯示,自實施以來全國行政訴訟案件年均增長率達15%,2024年已突破30萬件,成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推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行政訴訟法》簡介

《行政訴訟法》是指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部法律,用于規範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因行政行為産生的争議的解決程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行政訴訟法》中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部首和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行政訴訟法》這個詞源自中國大陸,繁體字寫作《行政訴訟法》,在台灣和香港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行政訴訟法》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持平,隻是書寫形式和一些筆畫略有差異。

例句

以下是一個關于《行政訴訟法》的例句:

根據《行政訴訟法》,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不當行為有權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相關組詞

與《行政訴訟法》相關的組詞包括行政法、訴訟、行政機關、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等。

近義詞

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行政訴訟法》的近義詞,但可以簡單理解為行政訴訟條例、行政争議解決程式等。

反義詞

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行政訴訟法》的反義詞,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為行政複議、調解、和解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