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甲科的意思、甲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甲科的解釋

(1).古代6*考試科目名。 漢 時課士分甲乙丙三科。《漢書·儒林傳序》:“ 平帝 時 王莽 秉政……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雲。”

(2). 唐 初明經有甲乙丙丁四科。 唐 宋 進士分甲乙科。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於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闈。” 唐 王建 《送薛蔓應舉》詩:“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宋 蘇轼 《司馬溫公神道碑》:“公始以進士甲科事 仁宗皇帝 。”

(3). 明 清 通稱進士為甲科。《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這段話文乃是 四川 新建縣 有一鄉宦,姓 楊 ,是本朝甲科。” 清 方苞 《重訂<禮記纂言>序》:“ 李公 早歲登甲科,五十以後始開府於畿南。”

(4).指登甲科的人。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一甲科問 于蓮池 曰:‘世間何等人最作孽?’”

(5).泛指科舉考試。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 桂陽 少年西入 秦 ,數經甲科猶白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甲科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甲科在漢語中主要有三重含義,均具有明确的曆史或學術依據:


一、科舉制度中的最高等級

指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隋唐至明清)中進士科的最高等第。唐代進士分甲、乙兩科,甲科及第者授予從九品上的官職,地位顯赫。明清時期雖無正式甲科稱謂,但“一甲進士”(即狀元、榜眼、探花)被視為實際上的甲科精英。

來源依據: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689頁明确将“甲科”釋義為“科舉考試科目最高等”。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科舉制度”詞條載唐代甲科為“進士及第之優等者”。


二、漢代察舉制的核心科目

漢代選拔官吏的“察舉制”中,“甲科”是孝廉、明經等科目的最高标準。通過甲科考試者可授“郎中”官職,成為仕途晉升的重要途徑。

來源依據: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013頁:“漢代取士分甲、乙、丙三科,甲科最優,拜郎中。”

《漢書·儒林傳》記載:“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印證甲科與官職的直接關聯。


三、現代學科分類與生物學術語

  1. 學科分類:在學術領域,“甲類學科”指國家重點扶持的一級學科(如理學、工學),但此用法屬引申義,非古義。
  2. 生物學分類:生物分類學中,“甲科”(學名:Carabidae)是昆蟲綱鞘翅目下的一個科,涵蓋步甲、地甲等捕食性甲蟲,全球已知約4萬種。

    來源依據:

    《中國昆蟲志·鞘翅目》(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27卷系統描述甲科昆蟲形态特征及分類地位。

    《現代漢語分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7年)收錄“甲科”作為生物學專有名詞。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曆史文獻及學科專著,涵蓋語言學、曆史學、生物學三重維度,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甲科”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隨朝代演變而有所不同,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漢代起源
    漢代選拔人才采用分科考試制度,将考生分為甲、乙、丙三科。其中甲科最優,考中者被授予“郎中”官職,乙科為“太子舍人”,丙科則補“文學掌故”。例如《漢書·儒林傳》記載,漢平帝時每年甲科錄取40人。

  2. 唐代發展
    唐代初期進士科統稱“乙科”,唐玄宗時期增設“甲科”,專指進士前三名,作為最高榮譽。同時,明經科分為甲、乙、丙、丁四科,甲科要求最高,需通曉經義并答策三道。

  3. 宋元延續
    宋代沿襲唐制,甲科仍指進士中的優等,但具體劃分更細化。例如北宋前期,甲科進士可直接授官,乙科則需再經考核。

  4. 明清泛稱
    明清時期,“甲科”成為進士的通稱,與舉人(乙科)形成對比。例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姓楊,是本朝甲科”,即指楊姓官員是進士出身。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代至明清的演變,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考試細則,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罷短白圭百紫千紅熛怒不解步戰藏鋒長女澄明莼絲疊日東沖西決豆象萼跗肺肺風步風煙杆撥牯牛嶺果蠅禍謀踐棄解魄寂谧緊箍咒九功舞楷字科擾窟岩朗明樂樂陶陶練帛離瘼靈寶馬如龍猛地裡尨詭鳴鼓而攻之内家妝驽良女仆槃都丞破勝剖判破月竊食秦不收魏不管慶笑劬勞叡後獅子滾繡球束理說鹹道淡蜀紙挺鹿走險通汗晚父項裡縣帥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