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甲科的意思、甲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甲科的解釋

(1).古代6*考試科目名。 漢 時課士分甲乙丙三科。《漢書·儒林傳序》:“ 平帝 時 王莽 秉政……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雲。”

(2). 唐 初明經有甲乙丙丁四科。 唐 宋 進士分甲乙科。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於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闈。” 唐 王建 《送薛蔓應舉》詩:“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宋 蘇轼 《司馬溫公神道碑》:“公始以進士甲科事 仁宗皇帝 。”

(3). 明 清 通稱進士為甲科。《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這段話文乃是 四川 新建縣 有一鄉宦,姓 楊 ,是本朝甲科。” 清 方苞 《重訂<禮記纂言>序》:“ 李公 早歲登甲科,五十以後始開府於畿南。”

(4).指登甲科的人。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一甲科問 于蓮池 曰:‘世間何等人最作孽?’”

(5).泛指科舉考試。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 桂陽 少年西入 秦 ,數經甲科猶白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甲科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甲科”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隨朝代演變而有所不同,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漢代起源
    漢代選拔人才采用分科考試制度,将考生分為甲、乙、丙三科。其中甲科最優,考中者被授予“郎中”官職,乙科為“太子舍人”,丙科則補“文學掌故”。例如《漢書·儒林傳》記載,漢平帝時每年甲科錄取40人。

  2. 唐代發展
    唐代初期進士科統稱“乙科”,唐玄宗時期增設“甲科”,專指進士前三名,作為最高榮譽。同時,明經科分為甲、乙、丙、丁四科,甲科要求最高,需通曉經義并答策三道。

  3. 宋元延續
    宋代沿襲唐制,甲科仍指進士中的優等,但具體劃分更細化。例如北宋前期,甲科進士可直接授官,乙科則需再經考核。

  4. 明清泛稱
    明清時期,“甲科”成為進士的通稱,與舉人(乙科)形成對比。例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姓楊,是本朝甲科”,即指楊姓官員是進士出身。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代至明清的演變,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考試細則,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甲科的意思

《甲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種古代計算時間的方法。甲科是中國古代十天幹中的第一個天幹,代表陽性、活動、壽命等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甲科》是由部首甲和科組成的。甲字的部首是田,甲的筆畫數為5;科字的部首是禾,科的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甲科》的來源可以追溯至中國古代的幹支紀年法。甲也是地支中表示陽性的第一個,科代表天幹中的第一個,兩者相結合形成了甲科。繁體字形為「甲科」,與簡體字形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甲科」這個詞在不同朝代可能有不同的字體書寫形式。然而,無論是哪個朝代,「甲科」的基本字形一直保持不變。

例句

1. 在甲科中,甲代表着陽性,意味着積極、活躍。

2. 甲科的計算方法被廣泛運用于古代天文學和曆法學研究中。

組詞

甲殼動物、甲闆、甲等、甲蟲、丙甲酮、戊甲醇

近義詞

第一、初、頭、首

反義詞

乙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