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霄壤。比喻相去極遠。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夫将士且不與我矣,尚安得禦敵?忠智俱失,較諸 武穆 ,順事安命以聽於君,相去霄淵矣。”
“霄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āo yuān,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比喻相去極遠
常見于形容兩種事物、觀點或境遇的懸殊差異。例如明代王廷相在《雅述》中寫道:“忠智俱失,較諸武穆……相去霄淵矣”,強調兩者的巨大差距。
擴展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霄淵”也可形容人的志向高遠(如“志在霄淵”)或事物的極端性(如極高或極深)。
“霄淵”以自然界的極端意象(天與淵)為喻體,生動傳達事物間的巨大差異,兼具文學性與哲理性。如需更全面的曆史用例,可參考《雅述》等古籍。
霄淵(xiāo yuā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天空和深海。
霄淵由部首雨和淵組成,部首雨表示與雨有關,淵表示深水。
這個詞總共有12個筆畫。
《霄淵》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的詩詞中,描述了天高地下的極端景象和深邃的水域。
《霄淵》的繁體字寫作「霄淵」。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有所變化。例如,霄可以寫作「曉」,淵可以寫作「淵」。
1. 霄淵若天地相交,看不見盡頭。
2. 想象着站在霄淵之上,俯瞰這個美麗而神秘的世界。
1. 霄雲:指高高揚起的雲彩。
2. 淵深:形容水深或學識淵博。
1. 深淵:形容非常深的水域或難以逾越的困境。
2. 天淵:指天空和地下的極端對比。
1. 平地:與霄淵形成鮮明對比,指地勢平坦的地方。
2. 天空:與深海形成對比,指地球大氣層上方的空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