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負功高。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後燕·慕容垂》:“ 翟斌 恃功驕縱,邀求無厭。”《新唐書·王琚傳》:“右相 李林甫 恨 琚 恃功使氣,欲除之。” 宋 葉適 《蔡知閣墓志銘》:“ 侂胄 恃功專恣,立黨論為傾者方因之。”
“恃功”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ì gōng,意為自負功高,即倚仗自己立下的功勞而驕傲自滿。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恃功”多用于描述負面行為,如:
“恃功”強調因功勞而産生自滿心理,帶有貶義色彩。其用例多與曆史人物相關,用以告誡人們需以謙遜态度對待功績。
恃功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指依仗過去的功績、成就而自負、自滿。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心(心)和侍(侍)。
恃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論語·衛靈公》中有一句話:“子曰:‘恃其善而不及其過,惡及其佚而不避其咎。’”這句話中的“恃其善”就是指恃功。另外,恃功也可以用繁體字「恃功」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恃功通常用的是「層功」的寫法,其中的「層」是由兩個「心」字組成,表示“恃”的意思,而「功」則是獨立的一個字,表示“功績”的意思。
以下是恃功的例句:
1. 他不應該一直恃功自傲,應該保持謙虛。
2. 他的恃功心态使他失去了進步的機會。
3. 别人的恭維不能讓他恃功自滿。
除了恃功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自滿、驕傲、狂妄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過去的功績而自負自滿。而反義詞可以選擇謙虛、低調、自省。
恃功也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恃才傲物、恃才自大、恃強淩弱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