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軍衙門的意思、海軍衙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軍衙門的解釋

全稱“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清政府管理全國海軍的機構。1885年設立,醇親王奕fe5c為總理,奕、李鴻章為會辦,實權由李鴻章掌握。1888年編成北洋海軍,制定《北洋海軍章程》,設置提督、總兵等職。北洋海軍在甲午戰争中覆滅後,海軍衙門被裁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軍衙門是清代為統籌全國海軍建設而設立的中央管理機構。其名稱可從漢語構詞法解析:

曆史背景與職能:

海軍衙門成立于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醇親王奕譞總理事務,李鴻章等協辦。其核心職能包括:

  1. 統一指揮:整合原分屬南洋、北洋的水師力量,協調全國海軍建設;
  2. 軍備管理:負責艦船購置、軍港修築及官兵訓練(如天津水師學堂);
  3. 經費統籌:掌管海軍軍費調配,後因慈禧挪用經費緻甲午戰備受挫。

曆史意義:

作為中國近代首個國家級海軍統管機構,标志海防意識制度化。然其受制于封建體制弊端,1895年甲午戰敗後遭裁撤,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兼并。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資源,此處未提供具體鍊接,建議參考上述紙質文獻及權威機構檔案。)

網絡擴展解釋

“海軍衙門”是清末政府管理全國海軍的機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海軍衙門”全稱“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是清政府于1885年10月設立的中央機構,主要負責統一管理全國海軍事務,包括海軍編制、軍艦建造及軍事指揮等。

二、曆史背景與職能

  1. 成立背景
    中法戰争後,清政府意識到海防重要性,為加強海軍統一管理,于1885年正式設立該機構,試圖整合原本分散的南北洋水師力量。

  2. 職權與結構

    • 最高官員為總理大臣,首任由醇親王奕譞擔任,實際權力掌握在會辦大臣李鴻章手中。
    • 下設會辦、幫辦等職,統籌海軍經費、制定《北洋海軍章程》并組建北洋艦隊。

三、結局與影響

四、詞語的衍生含義

在漢語中,“海軍衙門”也被引申為泛指官僚機構或政府部門(如軍隊機關),強調其官方屬性。此用法源于曆史機構名稱的比喻化。


以上内容綜合曆史文獻與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怗博映不實稱達重唱皴皰盜械鬥蟋蟀梵王字豐混瓜剖豆分寒燎宦成歡媾遑擾角口佳音擊踘巾舞絹本蹶痿駿傑開邊琅嬛福地燎薰淋浴柳葉篆靡佗木鈎子配殿破壁飛去七調青蓠傾卸清譽青茁窮乏跂行棄予祇重衣衫不重人歧阻軟丢丢睿武三桓賞宴山罽棯麗室女座守序説短道長疏滞田種提挈土溜問禁下的詳切祥佑銜疚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