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數目,眉目。比喻所知道的一些情況,事情的頭緒。《新華文摘》1981年第4期:“吆喝聲此起彼伏, 趙跛子 簡直不知顧那頭好。串了個把鐘頭,他大緻有了碼目。”
“碼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碼目(拼音:mǎ mù)表示“數目、眉目”,比喻對事情的基本情況或頭緒有一定了解。例如在《新華文摘》的例句中,描述人物通過觀察逐漸掌握事件脈絡時使用該詞。
主要用于口語或文學語境,表示通過初步觀察或接觸後,對複雜事物形成粗略認知的狀态。例如:
趙跛子串了個把鐘頭,他大緻有了碼目。(指通過一段時間觀察,理清了事件頭緒)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未收錄于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相關解釋主要來自網絡資源。如需嚴謹使用,建議結合上下文或補充更通用的同義詞。
《碼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要準确地計算或數清楚事物的數量或種類。
按照常用字的部首拆分,《碼目》的部首是“石”,總筆畫數為11畫。
《碼目》最早見于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一章中,其中記載了孫白冉與陸遜的一段對話:“孫白冉于是解履,複隨衆,指曰:‘此唯軍主所當計策者也,可與計之。’遂引弟子曹瞞共視汝等五百人詳數其目,無非伏兵,遂與陸遜斬首無數,諸葛亦雲,凡百步遇伏兵降者,皆國賊所使也。’”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
《碼目》的繁體字為「碼目」。
在古代,「碼目」可以寫作「碼目」或「碼睦」。字形上有一些微小差異,但意思相同。
他的工作是要一邊清點貨物,一邊碼目,确保沒有絲毫錯誤。
計算、記錄、清點、鑒定。
點算、計數、數目、核對。
估算、大緻、粗略、概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