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虐殘忍。《新唐書·酷吏傳·敬羽》:“ 羽 與 毛若虛 、 裴昇 、 畢曜 同時為禦史,皆暴忍,時稱‘ 毛 、 敬 、 裴 、 畢 ’。”
暴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已不常用。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暴”與“忍”的本義及組合關系分析:
暴忍(拼音:bào rěn)屬形容詞,描述人性或行為特質。核心含義為兇暴殘忍,強調性情暴戾且缺乏憐憫之心。
二字疊加強化了“冷酷無情、手段兇殘”的語義。
該詞多見于史書對暴君酷吏的評判,例如:
《明史·奸臣傳》評嚴嵩:“怙寵擅權,暴忍恣睢,荼毒善類。” ——指其憑借權勢肆意施行殘酷暴虐之舉㈢。
此例中“暴忍”與“恣睢”(放縱暴戾)并列,凸顯其殘暴本性。
來源依據
㈠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卷,第123頁,“暴”字釋義。
㈡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1285頁,“忍”字義項。
㈢ 《二十四史全譯·明史》,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第3475頁。
“暴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暴虐殘忍,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極端兇殘。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由“暴”和“忍”組合而成:
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籍,如《新唐書·酷吏傳·敬羽》記載:“羽與毛若虛、裴昇、畢曜同時為禦史,皆暴忍,時稱‘毛、敬、裴、畢’。”,描述酷吏的殘暴行徑。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
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境分析,可查閱《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權威漢語詞典。
裱軸博明殘妝側載茶道長戟長浪窗寮楚地醇酒婦人打哼哼點治調聲葉律東張西張泛菊非特風風火火風高風起水湧毫子恒星鶴觞洪支侯波架海缰繩潔靜解雨九九恺悌虧失兩形斂眸領諾柳家新樣禮谒馬哈漫壑槃多般辟牽經引禮輕妙丘宇羣居穴處扔崩掃雷艦僧制神乳食蓋歎想銅磚頹陽竵匾法晩造文勢武旅下塵瞎吹牛賢桀翕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