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維垣的意思、維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維垣的解釋

《詩·大雅·闆》:“價人維藩,大師維垣。” 毛 傳:“垣,墻也。” 鄭玄 箋:“大師,三公也。”大,通“ 太 ”。後因以“維垣”為太師之代稱。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 魯公 拜維垣,親客來賀。公略無德色,且笑語猶常時。”維垣,一本作“ 太師 ”。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十一:“ 紹興 丁卯歲, 明清 從 朱三十五丈 希真 乞先人文集序引,文既成矣,其中有雲:‘公受今維垣 益公 深知,倚用而不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維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éi yuán,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與引申義

  1. 基本解釋

    • 字面意義:指“修築城牆或圍牆”,用于保護城市或村莊。其中“維”意為修築,“垣”即城牆或圍牆。
    • 引申比喻:象征對社會安甯、穩定的維護,常見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例如:“維垣之舉,關乎國本。”
  2. 經典出處

    • 最早源自《詩經·大雅·闆》:“價人維藩,大師維垣。”
      • 毛傳注:“垣,牆也。”
      • 鄭玄箋補充:“大師,三公也。”即“大師”代指三公(古代最高官職),此處以“維垣”比喻國家重臣的屏障作用。

二、曆史演變與代稱用法

  1. 官職代稱

    • 漢代以後,“維垣”逐漸演變為“太師”的代稱,特指輔佐君王的三公之一。例如宋代蔡縧《鐵圍山叢談》記載:“魯公拜維垣,親客來賀。”此處“維垣”即指太師。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見。需注意其特定含義與時代背景的關聯。

“維垣”兼具具體與抽象意義: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詩經》及宋代文獻(如《鐵圍山叢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維垣》的意思

《維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維護圍牆。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複合詞,具有維護、保護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維垣》的部首是維,由纟(纟是少數民族的長裙)部構成,表示與線、繩、布等有關的事物;垣的部首是土,表示與土地、牆壁等有關的事物。

《維垣》的總筆畫數是19畫。其中,維包含了7畫,垣包含了12畫。

來源與繁體

《維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它常用于形容維護、修補圍牆、城垣或邊界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維和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與現代簡化字相比,古代的維字寫作維,垣字寫作圜或圓。

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時間維垣城牆,使它恢複了原來的輝煌。

2. 為了保護古老村莊的曆史文化,政府決定維垣整個村落。

3. 維垣國境是人民軍隊的重要任務之一,确保國家安全。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維持、維修、圍牆、修葺

近義詞:保護、維護、守護、保持

反義詞:破壞、毀壞、拆除、摧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