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象的意思、法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象的解釋

(1).古代哲學術語。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現象的總稱。《易·繫辭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宋 張載 《正蒙·太和》:“凡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爾。”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大易》:“天下之變不可測,而不能超乎大經,大經之法象有常,而其本諸心之不貳者,變化該焉。”

(2).效法;模仿。《墨子·辭過》:“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漢書·禮樂志》:“今幸有前聖遺制之威儀,誠可法象而補備之,經紀可因緣而存著也。” 宋 範仲淹 《奏上時務書》:“我國家累聖求理,而緻太平,大約紀綱,法象 唐 室。”

(3).指合乎禮儀規範的儀表、舉止。 漢 徐幹 《中論·法象》:“天法象立,所以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儀……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義存;仁義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為法象。”

(4).指帝王、聖賢之像。 清 顧炎武 《恭谒高皇帝禦容于靈谷寺》詩:“人間垂法象,天宇出真龍。”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因集 宣聖廟 ,見軒墀促窄,扆座不正,法象之服,少依古制。”

(5).指神妖作法時變成的形象。《西遊記》第六回:“卻説 真君 與 大聖 變做法天象地的規模,正鬥時, 大聖 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法象"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哲學維度 指自然規律與萬物的法則,源自《周易·系辭上》"法象莫大乎天地"的哲學觀。此概念強調對天地運行規律的效法與模拟,《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将其定義為"效法自然現象"的認知方式。

二、宗教維度 在道教典籍《道藏·洞玄部》中特指神聖形象與儀式規範,如《雲笈七籤》所述"法象天地,威儀肅然"。該用法體現了宗教活動中對宇宙秩序的具象化呈現。

三、文學維度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申為藝術創作法則,指"形神兼備的表現範式"。這一釋義被《中國文學批評術語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收錄,用以說明傳統文藝創作中的模仿理論。

該詞在語義演變中完成了從哲學認知到宗教實踐,最終延伸至文藝理論的跨領域發展,其多義性折射出漢語詞彙深厚的文化承載力。

網絡擴展解釋

“法象”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1.哲學概念(核心含義)

2.行為與禮儀

3.文化與象征

4.特殊語境下的延伸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赴海般爵雹散寶柱碧楮捕景不周風超塵拔俗趁辦撐傘吃鴨蛋籌撥寸丹大隱端拜斷屠笃新怠舊凡侶腐飯寒地橫覽紅勒話言話語鍵阍尖劈嘉魚極稱揭箧探囊接壤悸駭驚恐精微臘冽郎才女貎累旬療程獵具螺蜔茅縮拟出孽類弄斧班門前合後偃謙讓凄唳啟言染練身骨瘦眉窄骨書格踏槐黃枱布台省天假之年帷床偉茂無眩湘弦崄澁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