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托的意思、退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托的解釋

亦作“ 退託 ”。1.退讓;謙遜。 宋 蘇轼 《賜許将辭免恩命不允诏》:“渴聞讜論,少副虛懷,而乃退托無能,力辭舊物,既非所望,其可曲從?” 宋 葉適 《栎齋藏書記》:“又其自以為櫟者,真無用於世矣,非退託而雲也。” 宋 戴埴 《鼠璞·十五國風二雅三頌》:“《周頌》之薦宗廟,告神明,稱述祖宗功業,極其形容;自稱曰‘惟予小子’、‘閔予小子’、‘曾孫篤之’,皆謙沖退托。”

(2).退避;畏縮。 明 李贽 《答劉敬台書》:“ 五台 天下名山,又是 文殊菩薩 道場,即身在異域不能履其地者,猶神以遊之;乃咫尺而甘心退託,其無志可知也。”

(3).退身寄托。 清 侯方域 《重修顔魯公碑亭記》:“ 域 聞古大臣之佐其君以有為……及其治定功成,然後有所退託焉以自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退托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拆解和語境引申兩方面解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框架,“退”指離開、消減,“托”則有依托、委托之意,組合後多指撤回依托或放棄委托的行為。例如在傳統契約關系中,“退托”可表示一方終止原有的委托關系。

從語言學角度,《漢語大詞典》收錄的相近詞條“推托”與“退托”存在部分語義重疊,但“退托”更強調主動解除責任或關系,常見于古代文書或特定行業術語中。現代使用中該詞多出現于法律協議、商務合作等正式文本,如“雙方協商退托保管物”。

權威辭書如《辭海》尚未單獨收錄該詞條,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延伸含義。例如在宗教文獻《五燈會元》中,“退托”可引申為修行者收斂外求、回歸本心的禅宗理念,這一用法具有鮮明的文化專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退托”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獻記載存在不同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核心釋義

  1. 退讓、謙遜
    指行為舉止中表現出謙卑或主動讓步的态度。例如宋代蘇轼在《賜許将辭免恩命不允诏》中批評對方“退托無能”,認為其過度謙遜推辭職責。此外,宋代葉適也以“退托”形容淡泊名利的狀态。

  2. 退避、畏縮
    強調因畏懼或消極心态而回避責任。明代李贽在書信中批評“甘心退托”者為缺乏志向的表現。

  3. 退身寄托
    指主動脫離原有身份或環境,尋求精神寄托。清代侯方域以顔真卿為例,描述賢臣功成後“退托自適”的處世态度。

二、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定義為“放棄托付的責任或權力”,但此解釋較少見于古代典籍,可能是基于現代語境的衍生義。

三、文學用例

古代詩詞中常以“退托”表達消極或避世傾向,如明代劉基詩句“遷延相顧望,退托文移頻”諷刺官僚推诿責任。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蘇轼文集》《李贽文集》等原始資料,或通過查字典等工具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

辦道表草不尋俗插腳長幹曲敕牒垂祜出群器戴愛蓮典定颠墜铎鞘阇維翻刻飛莖瘋癫份子附扁和緩黃絹幼婦換馬彗尾殲滅戰狡好跲踬井地金吾子玃猿句脈居胥開言可蠢客軍枯朽之餘覽觀狼章勞尊累月經年馬首是瞻渑阨糜散千秋萬載親寵青衣夢圈禁卻倒三尺桐燒角文書試花事證雙鹿屬從天定忒修斯韋編三絕溫席沃饋象谷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閑說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