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敕牒的意思、敕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敕牒的解釋

(1).诏書的一種。《新唐書·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皇後、皇太子,封諸王,臨軒冊命則用之……七曰敕牒,隨事承制,不易於舊則用之。”

(2).授官的文書,委任狀。《資治通鑒·後唐明宗天成元年》:“舊制,吏部給告身,先責其人輸朱膠綾軸錢。喪亂以來,貧者但受敕牒,多不取告身。” 胡三省 注:“受敕牒以照驗供職,苟得一時之祿利;告身,無其錢則不及取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敕牒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方文書,其含義和用途在不同朝代有所演變,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一、作為诏令文書

  1. 功能與權威性
    敕牒屬于皇帝诏令類文書,用于處理國家重大事務,如法律命令、賞罰封贈等。宋代将其作為發布政令的常用文書,與禦劄并列。

  2. 曆史演變

    • 隋唐時期:敕牒由門下省政事堂草拟,經中書舍人審核後頒布,主要用于臨時性政令或沿用舊制的事務。
    • 宋元時期:沿用此文書形式,成為常規行政命令載體。

二、作為授官憑證

  1. 委任職能
    敕牒也作為官員的任命文書(委任狀)。唐代吏部通過敕牒授予官職,尤其在戰亂時期,貧者常以敕牒代替正式告身(任命狀)。

  2. 實例佐證
    如《資治通鑒》記載,後唐官員因經濟困難僅領取敕牒作為任職憑證;《初刻拍案驚奇》中,敕牒作為案件物證出現,體現其法律效力。

敕牒兼具政令傳達與官職授予的雙重功能,其形式與用途隨朝代更疊而變化。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其内涵。更多細節可參考故宮博物院及漢典的權威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牒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皇帝或官方機構所下達的命令、通告等文書。下面是有關敕牒的一些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敕牒這個詞可以拆分成敕(示字邊,元部)和牒(片字邊,牛部),共有14個筆畫。 2. 來源:敕牒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官方文書中,作為皇帝或官方機構用來發布命令或通告的一種方式。 3. 繁體:敕牒的繁體字為「敕牒」。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敕牒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總體上,敕牒這個詞使用的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 5. 例句:一個例句可以是「皇上發布了一道敕牒,下令全國停止施工」。 6. 組詞:敕牒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比如「敕牒上書」、「敕牒文書」等。 7. 近義詞:敕牒的近義詞有「命令書函」、「公告文件」等。 8. 反義詞:敕牒的反義詞可能是「請求書函」、「詢問文件」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