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燒角文書的意思、燒角文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燒角文書的解釋

為示緊急而燒去封套一角的書信或文件。《花月痕》第四回:“話猶未了,隻見門上傳鼓,遞進 蒲關 總兵燒角文書一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燒角文書是古代中國緊急公文傳遞的特殊形式,其核心特征為文書邊角經火燎處理形成焦痕,以此作為緊急标識。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燒角”指“火燒文書的一角,表示緊急”,該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漢代郵驿體系,用于軍事警報、災情呈報等需加急處理的官方通信。

從曆史功能角度分析,燒角文書通過物理痕迹建立了一套視覺識别系統。宋代《武經總要》記載,驿站人員見“文書角微燒毀者”需即刻換馬飛遞,日夜兼程不得延誤,體現了古代信息傳遞的等級制度。明代楊慎《丹鉛續錄》特别指出,這種文書“不驗印信,先發後奏”,說明其具有超越常規行政流程的優先級。

文獻學研究表明,燒角制度隨着時代變遷發生形制演變。漢代多用簡牍,故以火灼木簡右上角;唐宋時期紙質公文普及後,改為熏烤紙張邊角。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辨析,這種形式演變既保持了緊急标識功能,又適應了不同載體的物理特性。

在文學語境中,燒角文書常作為緊急事件的象征符號。元代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有“燒角文書到洛陽,單于隊仗邊烽舉”的唱詞,生動反映了其在藝術創作中的意象運用。現代考古發現,居延漢簡中存有實物例證,炭化痕迹與文獻記載高度吻合,為研究古代郵驿制度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燒角文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基本含義:指古代為表示緊急而燒去封套一角的書信或文件。這種處理方式通過破壞封套的完整性,直觀傳達信息的緊迫性,常見于軍事、政務等需要快速傳遞的場景。

用法與背景

  1. 緊急标識:古人用焚燒信封一角的方式提示收件人優先處理,類似現代“加急”标志。例如《花月痕》第四回提到“蒲關總兵燒角文書一道”,即描述緊急軍情的傳遞。
  2. 曆史文獻記載:該詞多見于明清小說和公文記載,反映古代文書傳遞的制度和禮儀。

其他相關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在特定語境下可能引申為“極微小的錢財”(如),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權威性存疑,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艾命懊惱曲悲羞變服鞭麟笞鳳波蹅帛書搏揜茶道吃不上垂虹從順盜薮定道多晶體耳韻發噤浮瓜沈李赴阙裹角含一之德後鎮歡嘯胡元金床軍棍隽英克的狂俠枯礬昆山腔棂星流言風語買賣馬價沒分寸篾索逆水行舟牛頭阿旁破觚為圜戗風氣短奇骨青山綠水仁仁沈魂食封爽誤淑靈送湯送水太陽膏太陽穴台坐塘坳聽用銅圓彤雲密布委遲尉史聞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