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糜散的意思、糜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糜散的解釋

破碎;散失。《楚辭·九歎·怨思》:“芳懿懿而終敗兮,名靡散而不彰。” 王逸 注:“靡,一作糜。”《新唐書·文藝傳中·蘇源明》:“聖皇巡 蜀 之初,都内財貨、吏民資産,糜散于道路之手。” 宋 蘇洵 《上皇帝書》:“糜散帑廪,以賞無用冗雜之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糜散"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尤指財物、精力等)因過度消耗、浪費或管理不善而逐漸消散、耗盡的過程與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糜費消散,即財物、資源或精力等被無節制地消耗、浪費,最終導緻枯竭或分散消失。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耗費散失”,強調因揮霍或無效使用造成的損失。

二、語素解析

  1. 糜(mí):
    • 本義為粥,引申為腐爛、浪費(如“糜費”)。
    • 《說文解字》注:“糜,糁也。”段玉裁引申:“凡物爛之甚曰糜。”
  2. 散(sàn):
    • 指分散、消散(如“散失”)。
    • 《廣雅·釋诂三》:“散,布也。”引申為消失、耗盡。

      兩字組合後,強化了“因浪費而逐漸耗盡”的動态過程*。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1. 財物消耗:

    形容金錢、物資因揮霍或管理不當而流失。

    :“家財糜散,不複積蓄。”(《後漢書·窦融傳》)

  2. 精力耗損:

    指心神、體力因過度使用而虛耗。

    :“日夜憂勞,神思糜散。”(中醫文獻述疲勞過度)

  3. 資源衰敗:

    用于描述自然資源或社會財富的枯竭趨勢。

    :“山林糜散,水土流失。”(生态保護語境)*

四、近義詞辨析

五、權威文獻例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糜散”詞條明确釋義為“耗費散失”*。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引《後漢書》“資産糜散”為例,注解為“消耗殆盡”*。

  3. 《資治通鑒》注疏:

    司馬光評奢靡之弊:“財用糜散,國本動搖。”*


來源說明: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糜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詞義

“糜散”指破碎、散失,多用于描述財物、名聲等因外力或管理不善而消散的狀态。例如:

二、文獻溯源

  1. 《楚辭·九歎·怨思》
    原文“名靡散而不彰”,王逸注“靡”通“糜”,指名聲消散不顯。
  2. 《凍水歌》
    先秦詩句“太上糜散我若之何”,反映對事物消散的無奈。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的特定語境。其近義詞如“消散”“散佚”,反義詞如“凝聚”“積聚”。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古籍背景,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查詩文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案覆百靈鳥白首相莊北辰嶒峻茶葉蛋揣拟初昔刺客阿附俄羅斯語費設浮船塢輔道蝦蟆護黃彩黃竹筒矜闵進孰技人羁系涓滴之勞卡規開陳虧得連和廉廉靈羊路迳眉頭眼腦民淳俗厚凝聽麑裘飄墜迫催潑寒前部強言譴呵戚醮窮奸極惡權衡利弊泉明犬子驅勞曲沼閃錯審參駛馳世上霜濤水運铄亮驷骐讨呵欠天罼頭影相見歡獻好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