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翻刻的意思、翻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翻刻的解釋

本指依原刻本影寫而後上闆重刻,後亦泛指翻印。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史籍·管子注》:“《管子》舊有注,近世翻刻者,謬為大言,強作解事,盡删去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為正一字, 坡公 當九泉相賞。故多恨翻刻訛書及矮人妄注。”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 老蓮 之《水浒圖》,久聞其名,而未一見。 日本 所翻刻者,系别一 明 人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翻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書籍的複制和傳播方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翻刻指根據原版書籍進行抄錄或刻印的過程。具體來說,即按照原有版本重新雕版并印刷,常見于古代文獻的複制。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3. 操作方式

翻刻需先對原版進行影摹(描摹原版内容),再重新上版雕刻,最後印刷。這種方式要求高度還原原版内容,但也可能因技術差異導緻版本訛誤。

4. 相關術語

5. 現代延伸

如今“翻刻”也可泛指對已有作品的複制或再版,但需注意與“盜版”的區别,前者更強調工藝複原,後者側重非法複制。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版本知識,可參考《丹鉛總錄》等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翻刻

翻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分别是“翻”和“刻”。翻的拆分部首是⺋,它是由右手翻蓋的闆活着發抖的手的手邊音旁。刻的拆分部首是刀,它是最早的簡化部首之一,由刀的形狀演變而來。

翻字源于象形,它最早的意義指的是手翻動的動作。刻字也源于象形,最早的意義是用刀在物體上刻出的印記。翻刻這個詞的來源是指用圖案或文字在物體上進行刻畫。

在繁體字中,翻和刻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略有差異。例如,翻字會把右手的橫折彎曲起來,而刻字則會加上一點尖銳的彎角。

翻刻這個詞主要指的是在照片、畫作或印刷品等上面進行修補、重新繪制或表示刻版的過程。例如,古代書畫研究者可以通過翻刻來還原古代名家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使用翻刻這個詞的例句:

1. 為了保護這幅古老的畫作,藝術家仔細地進行了翻刻,使其煥發出新的生命。

2. 這本書的翻刻版是由著名學者親自校對的,精确還原了原版的内容。

組詞:修翻、翻動、翻印、翻修、刻畫、刻版、刻印、刻畫、鑲刻。

近義詞:翻為、翻新、翻覆、刻畫、複刻、修補。

反義詞:原刻、未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