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扁和緩的意思、附扁和緩的詳細解釋
附扁和緩的解釋
古代四大名醫的并稱。 晉 葛洪 《抱樸子·辨問》:“ 附 扁 和 緩 ,治疾之聖也。” 王明 校釋:“ 附 , 俞跗 ; 扁 , 扁鵲 ; 和 , 醫和 ; 緩 , 醫緩 。皆古名醫。”
詞語分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 和緩的解釋 平和舒緩,使平和舒緩和緩一下氣氛詳細解釋. 春秋 時 秦國 良醫 和 與 緩 的并稱。 晉 摯虞 《疾愈賦》:“講 和 緩 之餘論,尋 越人 之遺方。”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 靁
網絡擴展解釋
“附扁和緩”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主要用于指代四位著名的古代醫學家。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考證,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詞語含義
- 基本解釋:指四位古代名醫的并稱,包括俞跗(附)、扁鵲、醫和、醫緩。
- 文字解析:
- 附:通“跗”,指俞跗,傳說中黃帝時期的醫者,擅長外科手術。
- 扁:即扁鵲(秦越人),春秋戰國時期名醫,以“望聞問切”四診法聞名。
- 和:醫和,春秋時期秦國醫官,提出“六氣緻病”理論。
- 緩:醫緩,春秋時期名醫,曾診斷晉景公“病入膏肓”。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辨問》:“附扁和緩,治疾之聖也。”,王明校釋進一步明确了四人的身份。
三、其他注意事項
- 部分文獻(如)提到該詞有“态度溫和”的引申義,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可能與原意混淆。主流解釋仍以四大名醫為核心。
- 需注意“附”與“跗”的異體字關系,部分版本寫作“跗扁和緩”。
四、擴展知識
四位名醫的貢獻:
- 俞跗:傳說用外科手術治病,記載于《史記》。
- 扁鵲:奠定中醫診斷基礎,著有《難經》。
- 醫和:首創自然環境與疾病關聯的理論。
- 醫緩:“病入膏肓”典故來源者。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抱樸子》及《漢書·藝文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扁和緩》的意思
《附扁和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的臉和表情放松柔和,不生氣,不發火,保持平和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附扁和緩》中的字分别是「附」、「扁」、「和」、「緩」。
「附」的部首是「阜」,總共5畫。
「扁」的部首是「手」,總共4畫。
「和」的部首是「口」,總共8畫。
「緩」的部首是「彳」,總共7畫。
來源
《附扁和緩》源自《抱樸子•明鬼篇》:“史事有求必察之人,附扁和緩。”
繁體
《附扁和緩》的繁體為「附扁和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附扁和緩》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稍有差異,其中「緩」的古字形為「緩」,而「附」的古字形為「附」。
例句
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保持着附扁和緩的态度。
組詞
附加、扁平、和諧、緩慢。
近義詞
冷靜、平和、溫和。
反義詞
憤怒、發火、激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