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偷聲的意思、偷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偷聲的解釋

(1). 唐 宋 詞曲術語。 唐 代絕句多配樂歌唱。歌唱常用和聲、散聲、偷聲等方法以調節聲調的抑揚緩急。偷聲,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 唐 張志和 《漁歌子》詞第三句“青篛笠,綠蓑衣”, 劉禹錫 《潇湘神詞》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為三字二句。因而偷聲、減字常連用。 宋 楊無咎 《雨中花令》詞:“換羽移宮,偷聲減字,不顧人腸斷。” 清 金農 《五月二日吳孝廉瀚上舍濂招飲……醉成此詩》:“君家兄弟工譜曲,減字偷聲皆樂録。”又古人依譜填詞,雖有一定格式,但在聲腔上仍可自由伸縮。如《木蘭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個仄韻,後來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并且将三、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就好象這個平韻是從别處偷取來的,所以叫偷聲。新調《木蘭花》因而另名《偷聲木蘭花》

(2).形容暗地小聲說話。 柳青 《狠透鐵》:“他的大女兒在沒有公公、婆婆和女婿的場合下,偷聲說:‘爸爸,你甭那麼别扭。人家不高興你,說你狠透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偷聲”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曲術語(唐宋時期音樂與文學的創作手法)

  1. 定義
    偷聲是唐宋時期詞曲創作中的一種技法,指在保持曲調旋律的前提下,通過減少原詞句的字數來調節聲調的節奏。例如将七言句縮減為兩個三言短句,如張志和《漁歌子》中的“青箬笠,綠蓑衣”。

  2. 與“減字”的關系

    • 偷聲側重音樂層面的聲腔調整,減字側重文本層面的字數删減,但兩者常結合使用。
    • 典型例子是《木蘭花》詞牌:原押仄韻,偷聲後第三句減三字并改為平韻,形成新詞牌《偷聲木蘭花》。
  3. 作用與意義
    通過調整字數和聲韻,使詞曲更貼合音樂節奏,同時推動新詞牌的衍生,如楊無咎詞中“換羽移宮,偷聲減字”即體現這種創新。


二、文學描述(形容低聲私語)

在近現代文學中,“偷聲”引申為私下小聲說話的狀态。例如柳青《狠透鐵》中,女兒“偷聲”勸說父親,生動刻畫了謹慎低語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牌演變或文學用例,可參考滬江詞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偷聲》的意思

《偷聲》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意思是偷偷地聽取别人的發言或聲音,也可以指偷錄或竊聽别人的談話。

《偷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偷聲》的第一個漢字“偷”包含人字旁和放旁,總共14畫;第二個漢字“聲”包含一阝部和聲旁,總共7畫。

《偷聲》的來源

《偷聲》是由“偷”和“聲”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其中,“偷”意思是偷竊、偷取,而“聲”表示聲音。兩個字合在一起意思就是通過偷聽來獲取别人的聲音或信息。

《偷聲》的繁體寫法

《偷聲》的繁體寫法為「偷聲」。

《偷聲》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偷聲》的寫法和現代有一些區别。其中,“偷”在古代的寫法是「偸」,而“聲”在古代的寫法是「聲」。

《偷聲》的例句

1. 他總是喜歡待在角落裡偷聲,傾聽别人的私密談話。

2. 這個偷聲裝置可以用來竊取他人的通話内容。

《偷聲》的組詞

1. 偷窺:偷偷地觀察、窺探。

2. 竊取:偷盜、搶奪、非法占有。

3. 竊聽:偷聽、偷竊别人的談話或聲音。

《偷聲》的近義詞

1. 盜聽:秘密地通過竊取或竊聽方式獲取别人的談話或信息。

2. 偷聽:偷偷地傾聽别人的談話或聲音。

《偷聲》的反義詞

1. 公開:公開地展示、公開地說出。

2. 共享:與他人共同分享、共同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