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笨戇直。 明 唐順之 《答王鑒川兵備》:“某迂疎木戇,但知分在草莽,固守古人不見諸侯及今時不入公門之戒,執泥不通,遂至得罪於門下。”
“木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結構與本義
由“木”和“戆”兩字組成:“木”象征木頭般僵硬、缺乏靈活性;“戆”意為愚笨、遲鈍。合起來形容人行動遲緩、思維不靈敏,如同木頭般呆闆。
引申含義與使用場景
通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反應遲鈍、缺乏機變能力,例如描述工作中因思維固化導緻效率低下的人。古代文學中多用于刻畫性格憨直但不夠靈動的角色。
曆史背景與演變
該詞在古代更側重“行動遲緩”的具象描述,而現代語境中更偏向對“愚笨”的抽象批評,但核心意義始終圍繞“缺乏靈活性與機敏”展開。
注意: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因貶義色彩過強引發誤解。
《木戆》(mù gàng)是漢字中的一個詞語,意為木頭或倔強。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态度堅強、固執,不易被改變。
《木戆》由木(mù)和戆(gàng)兩個部首組成。
木部表示木頭的意思,戆部則拆分為戈(gē)和一條橫線,總共包含6個筆畫。
《木戆》是漢字的簡化字,傳統的繁體寫法為「木戇」。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木戆》在古代常以豎起戈的符號加上木字旁來表示。
1. 他非常木戆,不輕易妥協。
2. 她太木戆了,從不聽别人的建議。
1. 木闆(mù bǎn): 指用木材加工而成的闆狀物。
2. 木工(mù gōng): 指從事木材加工的工匠。
1. 木讷(mù nè): 指性格遲鈍,話語不多的人。
2. 木頭人(mù tóu rén): 指思維遲緩,行動呆闆的人。
1. 懂事(dǒng shì): 相對于固執、倔強來說,指人聰明、通情達理。
2. 隨和(suí hé): 相對于固執、倔強來說,指人性格開朗、合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