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戆的意思、木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戆的解釋

愚笨戇直。 明 唐順之 《答王鑒川兵備》:“某迂疎木戇,但知分在草莽,固守古人不見諸侯及今時不入公門之戒,執泥不通,遂至得罪於門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木戆”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也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中,其釋義需結合古漢語語素及方言用法綜合考釋。以下是基于漢語語源學和文化背景的解析:


一、字義分解

    • 本義:樹木,引申為質樸、呆闆。《說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
    • 引申義:形容人反應遲鈍、缺乏變通,如“木讷”(《論語·子路》:“剛毅木讷近仁”)。
    •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木”的引申義注解。
    • 本義:愚直、剛直。《說文解字》:“戆,愚也。”
    • 方言保留:吳語、贛語中仍用“戆”形容人憨傻(如上海話“戆大”)。
    • 來源:《漢語大字典》對“戆”的釋義及方言用例。

二、複合詞“木戆”的語義


三、文化語境中的“木戆”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0.
  3. [清]翟灏.《通俗編》.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13.
  4. 錢乃榮.《吳語的特征與文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

(注:因“木戆”屬生僻詞,釋義綜合了語素分析、古文獻用例及方言佐證,未直接引用單一詞典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木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結構與本義
    由“木”和“戆”兩字組成:“木”象征木頭般僵硬、缺乏靈活性;“戆”意為愚笨、遲鈍。合起來形容人行動遲緩、思維不靈敏,如同木頭般呆闆。

  2. 引申含義與使用場景
    通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反應遲鈍、缺乏機變能力,例如描述工作中因思維固化導緻效率低下的人。古代文學中多用于刻畫性格憨直但不夠靈動的角色。

  3. 曆史背景與演變
    該詞在古代更側重“行動遲緩”的具象描述,而現代語境中更偏向對“愚笨”的抽象批評,但核心意義始終圍繞“缺乏靈活性與機敏”展開。

注意: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因貶義色彩過強引發誤解。

别人正在浏覽...

鞭拊伯琴不譓倉吏乘堅伺隙陳義出乎楚老賜臨猝倒翠冠黵面道奇放牛歸馬放洋梵香分赴風泵風急浪高拂壁附根過則勿憚改號嗄豪奴虹飲将軍樹減竈教主汲道芥蒂幾決基命精鑒金華殿撈摸力彊流啭栗主滿腔熱忱馬咽車阗朦混末折拟制飄眇铍滑潛逸輕舉絕俗清省清尊祈喜三父八母誰家書計宿命田家婦通赇嗚乎武吏仙源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