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蕝的意思、綿蕝的詳細解釋
綿蕝的解釋
亦作“緜蕝”。見“ 綿蕞 ”。
詞語分解
- 綿的解釋 綿 (綿) á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絲綿。綿綢。綿裡藏針。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綿薄。綿軟。綿力。 像絲綿那樣延續不斷:綿延。綿聯。綿長。綿亘。連綿。 性情溫和:他平時挺綿。
- 蕝的解釋 蕝 é 古代朝會時表示位次的茅束:“置茅蕝,設望表。” 标志。 古書上說的一種水草。 古代行泥路的用具。 一種攔水捕魚的器具:“帆邊漁蕝浪,木末酒旗風。”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綿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根據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一、形容柔軟細膩(讀音:mián ruò)
-
基本含義
指物體或感覺的柔軟、細膩、柔順,常用于描述織物質地或人的性格、言行。例如:“這塊絲綢質地綿蕝”或“她性格綿蕝溫和”。
-
起源與文學引用
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鹿鳴》篇,後逐漸成為形容細膩柔順的固定表達。
二、作為“綿蕞”的異體寫法(讀音:mián zuì)
-
曆史典故
源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指漢代叔孫通為漢高祖制定朝儀時,用“引繩為綿,束茅為蕞”的方法标記位置,後引申為制定典章制度或整頓禮儀。
-
引申含義
- 經營創建:如“綿蕝其事”表示規劃事務。
- 表率作用:唐代文獻中曾用“綿蕝”比喻榜樣。
注意
- 讀音差異:兩種含義對應不同發音(ruò/zuì),需結合語境判斷。
- 字形混淆:部分古籍中“綿蕝”與“綿蕞”混用,需參考權威文獻進一步考證。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學出處,可查閱《史記》《舊唐書》等典籍,或訪問查字典、漢典等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綿蕝
綿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花草茂盛、紮根深厚的樣子。
綿(mián)的部首是纟,總共有12個筆畫。蕝(huì)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6個筆畫。
綿蕝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草》一書中。
在繁體字中,綿蕝的寫法是「綿蕝」。
在古代漢字中,綿蕝的寫法是「綿蕝」。
以下是一些關于綿蕝的例句:
- 這座花園中的綿蕝使人心情舒暢。
- 山谷裡的植被綿蕝茂盛。
- 他的書房裡擺滿了綿蕝的盆栽。
以下是一些與綿蕝相關的組詞:
- 綿繡:指繡花品質優良,細膩豐富。
- 綿延:指山脈或河流延伸不斷。
- 茂盛:指植物生長茂密、繁盛。
以下是一些與綿蕝意思相近的近義詞:
- 茂盛:指植物繁茂、生機勃勃。
- 優美:指美麗、出色。
- 繁茂:指植物長勢旺盛。
以下是一些與綿蕝意思相反的反義詞:
- 貧瘠:指土地不肥沃,植物長不茂盛。
- 蕭瑟:指景色凄涼、寂寥。
- 稀薄:指植物分布稀疏、不繁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