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豐貨錢的意思、豐貨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豐貨錢的解釋

十六國 時 後趙 石勒 所鑄錢名,以罕見而為後世所珍。《晉書·石勒載記上》:“置挈壺署,鑄豐貨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豐貨錢是中國古代貨币史上的重要錢币品類,特指十六國時期後趙政權鑄造的流通貨币。該錢币鑄造于後趙高祖石勒執政期間(公元319年),以銅為主要材質,其名稱蘊含"豐足貨財"的治國理念,反映了當時統治者對經濟複蘇的訴求。

據《晉書·石勒載記》記載,後趙政權初立時"公私匮乏,錢貨不行",石勒為恢複經濟秩序,于其稱王次年即令開鑄豐貨錢。錢文采用篆書體,正面鑄"豐貨"二字直讀,背無文,直徑多在2.3厘米左右,重量約2.1至3克,形制特征符合《中國錢币大辭典》對十六國錢币的形制描述。

從貨币學角度分析,豐貨錢具有三方面特殊價值:其一,開創了少數民族政權自鑄年號錢的先例;其二,錢文直接反映經濟政策,突破了傳統錢币僅标注重量的慣例;其三,鑄造工藝融合了漢晉鑄錢技術,為研究南北朝錢币演變提供了實物證據。錢币學家彭信威在《中國貨币史》中指出,現存豐貨錢存世量不足百枚,具有重要文物價值。

《泉志》等古代錢譜将其列為"古泉五十珍"之一,現代考古發現證實其流通範圍主要覆蓋今河北、河南、山東等後趙統治區域。值得注意的是,《資治通鑒》記載建平四年(333年)石虎繼位後即停鑄此錢,實際流通時間不足十五年,這與其存世稀少的特點相互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豐貨錢是中國古代十六國時期後趙政權鑄造的一種貨币,具有獨特的曆史背景和文化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曆史背景

  1. 鑄造時間與人物
    豐貨錢由後趙開國君主石勒于公元319年鑄造。石勒出身貧寒,建立政權後希望通過發行新貨币改善民生,因此命名“豐貨”,寓意“豐裕財富”。

  2. 政權背景
    後趙政權定都襄國(今河北邢台),豐貨錢的發行是石勒鞏固統治、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


二、錢币特征

  1. 材質與形制

    • 材質為青銅,錢徑約2.3~2.5厘米,重量在1.5~3克之間。
    • 錢面分有内廓或無内廓兩種版式,文字由右向左橫讀。
  2. 文字與工藝

    • 錢文為篆書或隸書,篆書版常見,隸書版稀少(尤其是大字版和小字版)。
    • 鑄造工藝粗放,但文字蒼勁古樸,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三、文化意義

  1. 象征意義
    古人認為豐貨錢能招財納福,藏有此錢可“家財豐富”,因此被稱為“富錢”。

  2. 特殊稱謂
    因錢文雄壯穩重,古代婦女佩戴此錢以求生男孩,故又稱“男錢”。


四、曆史地位

豐貨錢因存世稀少,成為古錢币收藏中的珍品,尤其在兩晉十六國貨币中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版式分類或考古發現,可參考、4、5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半流體備防持服賜封從動待信諜夫陡險短李恩深義重放射性飯盤反顔分功福壽年高官馬蒿宮合無鞿鞚襟喉矜率眷恨捐升絶俗拘收老伯陵制綿言細語蜜課明光铮亮迷雲齧臂之好佞險硗薄囚梁棄邪熱傳導桑經山漏省罷省議麝帏手風琴愬訟樞廷摅吐絲篁厮乩遂成天庫忝踰哃喝骰盆嗡鼻頭相極掀揭線形動物閑牙磕蕭曼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