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廉俸的意思、廉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廉俸的解釋

清 代官吏正俸和“養廉銀”的合稱。 鄭觀應 《盛世危言·廉俸》:“我朝建官設祿,正俸之外,加以恩俸,常支而外,復給養廉,體恤臣工,無微不至。無如俗尚奢靡,物價騰踴,京、外各官廉俸,入不敷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廉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由“廉”與“俸”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清代官員除正俸(基本工資)外,按官職等級另行發放的養廉銀。該制度旨在通過增加合法收入以減少官吏貪腐,故稱“養廉”。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語境及語義演變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廉”的本義與引申

    《說文解字》釋“廉”為“仄也”,本指廳堂側邊,引申為棱角分明、正直不貪㊀。在“廉俸”中,“廉”特指廉潔自律的補貼,體現制度設計的初衷。

  2. “俸”的語義

    “俸”即俸祿,指官吏的薪金。《玉篇》注:“俸,祿也。”㊁在複合詞中,“俸”代表制度化的官方收入。

  3. 複合詞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廉俸”即“養廉銀的别稱”,是清代雍正朝後實行的補充性薪給制度㊂。例如:

    “清代官員收入分正俸與廉俸,後者數額常高于前者。”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制度背景


三、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清史稿·職官志》:

    “命督撫布按分給養廉,始定為例。”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清史稿》)

  2. 《辭源》(修訂本):

    “清代官吏于常俸外按職務等級另給銀錢,稱養廉銀……簡稱廉俸。”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


“廉俸”作為曆史制度術語,特指清代官員的養廉銀,是“正俸+補貼”二元俸祿結構的組成部分。其詞義承載了傳統廉政制度的設計邏輯,但受限于特定曆史階段,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價值,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


來源說明

㊀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㊁ 顧野王. 《玉篇》. 古籍影印本.

㊂㊅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㊃㊄ 趙爾巽. 《清史稿》. 中華書局.

㊆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廉俸”是清代官吏薪酬制度中的特定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清代官員的正俸(基本工資)與“養廉銀”(額外津貼)的合稱。該制度旨在通過增加合法收入減少官員貪污,最早可追溯至雍正時期的養廉銀改革。

構成與用途

  1. 正俸:按官階發放的基礎薪資,數額較低。
  2. 養廉銀:為補充正俸不足而增設的津貼,金額可達正俸的10-100倍,用于官員公務開支及個人生活。

曆史背景

清代官員正俸标準沿襲明代,長期未調整,導緻實際收入難以維持開支。雍正時期推行“火耗歸公”政策,将部分稅收附加銀劃為養廉銀,形成“廉俸”體系。

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形容官員雖俸祿微薄但保持廉潔,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解釋,非清代原意。

參考來源

注:關于“廉俸”是否屬于成語,不同來源存在表述差異,建議結合曆史文獻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按扣阿桡拔趙幟辨卑波光鱗鱗不識大體禅心朝幹夕惕沉著痛快鉏霓楚言從風而靡催并刁嘩對照獨立自由勳章耳語發科打趣飛掠吩咐封勒公貓公明焊喉黃道十二宮黃彜烜卓賤同嘉壇緊湊卷甲束兵箘桂可行性贶臨焜烨雷渀戀念列甯室龍艘門士藕節牽緻勸戒鵲語三寶三省吾身生不逢辰聲樂十二道金牌史功說場隋珠荊璧韬弦同社驒奚晚達威禮委贽撾築席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