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亭郵的意思、亭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亭郵的解釋

古代沿途設置、供送文書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館舍。《說文·木部》:“桓,亭郵表也。” 徐锴 繫傳:“亭郵立木為表……古者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郵,過也,所以止過客也。”《宋史·禮志十一》:“ 紹興 二年十一月,禮部、太常寺言:‘ 淵聖皇帝 禦名,見於經傳義訓者,或以威武為義,或以回旋為義,又為植立之象,又為亭郵表名,又為圭名,又為姓氏,又為木名,當各以其義類求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亭郵是由"亭"與"郵"兩個古代行政單位複合而成的曆史詞彙,特指兼具交通通信與行政管理的複合機構。據《漢語大詞典》記載,"亭"最初指邊境瞭望台,後演變為兼具治安管理功能的驿站;"郵"則專指傳遞官方文書的郵驿系統。

從建制功能分析,《中國古代郵驿制度》指出,亭郵體系萌芽于周代"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的交通制度,至秦漢時期形成"十裡一亭,五裡一郵"的全國網絡。其主要職能包含三方面:①接待過往官吏并提供食宿;②傳遞軍政文書與重要物資;③維護轄區治安并稽查行人。

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的職官記載,漢代亭郵設有亭長、郵人等職官,配備驿馬三十匹、驿卒二十人,形成"日夜行四百餘裡"的公文傳遞系統。其建築形制多為方形夯土台基,設有瞭望樓、馬廄及倉儲設施,這種軍事化特征在居延漢簡的戍所遺址中得到實物印證。

該制度至唐代逐漸被遞鋪取代,但"亭郵"作為特定曆史概念仍存于文獻。清代考據學家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特别辨析:"秦漢之亭,所以傳命,如今之驿;其郵,所以行書,如今之遞",準确揭示了亭郵制度的雙重屬性。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代行政制度考證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亭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亭郵”指古代沿途設置的館舍,主要用于傳遞文書的人員和旅客歇宿。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功能

  1. 設置規則:古代交通要道上“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兼具休息與文書中轉功能。
  2. 設施用途:
    • 為驿使提供換馬、食宿;
    • 保障公文傳遞效率;
    • 供普通旅客臨時歇腳。

三、相關文獻記載

四、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寫信時心情舒暢的成語”,實為混淆了“亭郵”與詩詞意象的區别。需以《漢典》等權威古籍注解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說文解字》或《中國古代交通史》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霸城白鹇襃被别針璧角長漢螭陛廚監打比大和尚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倒曹刀矟調煉多曆年稔鵝管冰鳳文焚薦府國咯當固護過馬果且函托鼾卧僭迹鲛戶祭孔齑麫鏡泊湖金書酒釀控連踜蹬龍節孖氈明道磨拭謀國鬧呵呵排毀歕山骈馳僻處纰蠹破國期待七擒七縱賞號市用制衰憊水泵肅給逖聽遠聞銅塹土壤細流瓦檠為非作惡小曲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