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擒七縱的意思、七擒七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擒七縱的解釋

[to winover by tactics]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今雲南省北部,把酋長孟獲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使他心服,不再與蜀交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昔諸葛武侯七擒 孟獲,但服其心,不服其力。——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

詳細解釋

同“ 七縱七禽 ”。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便要一衝一撞,登時間早将你七擒七縱。”《三國演義》第九十回:“ 孟獲 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 清 魏源 《寰海》詩:“七擒七縱談何易,三覆三翻局愈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擒七縱”是一個源自三國曆史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反複的策略運用使對方徹底心服。以下是詳細解釋:

1.成語來源與典故

這一成語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的《漢晉春秋》。故事講述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時,七次擒獲南蠻首領孟獲,又七次釋放,最終以仁德和智慧感化對方,使其真心歸順,不再反叛。

2.字面與引申義

3.語法與用法

4.文化意義

5.相關成語與擴展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背景或具體戰役細節,可參考《三國志》《漢晉春秋》等史籍,或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中的文學化叙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擒七縱

《七擒七縱》是一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連續捉拿七次,放走七次,形容處理問題手段獨特、巧妙。

拆分成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七擒七縱》這個成語源自《三國演義》,原文中是指劉備在演義故事中對諸葛亮的連續計謀和指令。

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七擒七縱」。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根據考古和研究,早期字書中寫作「七擒」的漢字會将「纟」寫作「糸」,表示絲繩,用以表示捆綁的意思。而後來的字書則将「糸」換成了「纟」,表示糾纏、紡織的意思。在古代,人們對書法、字形和字義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古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出入。

以下是使用《七擒七縱》這個成語的例句:

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應用《七擒七縱》的策略,讓對手無從應對。

一些由「擒」和「縱」組成的詞語有:

與七擒七縱相關的近義詞是「百折不撓」,反義詞則是「輕車熟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